中國當局收緊震後宣傳口徑,劉雲山強調正面宣傳

中國新華社星期天報導,中宣部長劉雲山在全國宣傳部長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的正面宣傳引導作用。劉雲山在講話中指出,當前的抗震救災宣傳要突出宣傳黨中央、國務院的救災部署和規劃安排。唱響萬眾一心的主旋律。

那麼,按照這種說法,那些不符合主旋律、不符合萬眾一心的聲音,就有可能被取消,被刪除。

上星期二,四川成都六四天網人權事務中心負責人黃琦和兩名天網網的站義工在去餐館吃飯時被抓走。據總部在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說,他們的失蹤可能與天網報導了地震死難學生家長的不滿有關。

此前兩天,用筆名在天網上發表有關地震的批評文章的四川綿陽西南大學退休職員曾宏玲被國安人員帶走。

這些現象都顯示,中國當局正在快速收緊地震後一度放鬆的宣傳口。

在法國的中國政治事務評論員張倫對此的解釋是,今年從年初的雪災到西藏動亂、奧運火炬境外傳遞事件,到四川地震和現在的水災,北京政府面對一系列嚴重挑戰。張倫認為,中共當局面對嚴峻挑戰的傳統,首先就是鉗制輿論,壓制不同的聲音。

與此同時,中國媒體大力推崇著名作家余秋雨勸導死難學生家長不要追究校舍倒塌責任的文章。

某地方報紙甚至刊登當地作協副主席的詩詞:"主席喚,總理呼,黨疼國愛,縱做鬼,也幸福。"

有了黨的關懷,在地震中被豆腐渣工程的校舍壓死了也"幸福",這種說法被許多中國網民罵作"喪失人性"。

張倫認為,在幾十年中共體制下,這種御用文人現象是屢見不鮮的。但這次遭到廣大網民的斥責,顯示了這種做法是弄巧成拙。他還認為,從這一點看,中國當局的這種新聞管理方式與現代公民參與意識相距甚遠。

如果堅持用這一方法來處理社會要求的話,不僅對國家不利,對當局自己也沒有益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