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校 前進中東招生

美國女子學院招生盛況不再,歷史悠久的衛斯理(Wellesley)、巴納德(Barnard)、布林茅爾(Bryn Mawr)、霍尤克山(Mt. Holyoke)、史密斯(Smith)五大名校為突破困境,正積極赴海外招生,最近更大膽進軍保守的中東伊斯蘭教國家。

今年春天,這五大女子學院的招生主任走訪約旦、巴林、科威特、阿曼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傳各校培育女性學者的學習環境,強調女性佔教職員的比重高,校風鼓勵女學生挑戰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科學或數學領域,並以歷屆傑出校友作號召,例如希拉蕊柯林頓、詩人艾蜜莉狄金生、影星凱薩琳赫本和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

對伊斯蘭教家庭而言,最怕年輕女子一頭栽進美式文化,女子學院確實是較適合他們的折衷方案。

杜拜美國學校顧問梅爾頓說:「家長像是鬆了一口氣,比較不焦慮,而你幾乎可看到學生心中像突然點亮一盞燈,似乎在問:‘怎麼早沒想到申請女校?’」

科威特美國國際學校學生法若耶說:「我家教保守,到美國的機會有限。但進入女子學院就讀的機會比較大。」她打算多向幾所女子學院遞件申請。

霍尤克山學院的校內顧問芮伊也相信,父母較願意送女兒到女子學院,而不是男女合校的大學。

但衛斯理女子學院招生主任戴佳蕾表示,赴中東招生純粹是應邀而來,因為當地學校希望有更多美國人文藝術學院到校訪問。她說:「大家認為我們去中東招生,是因為當地風氣保守、適合女子學院。我們從來沒這樣想過。」

美國高中女生大多不考慮申請女校,女子學院接獲的入學申請件數又不如男女合校的學院,因此特別希望中東等海外學生踴躍申請。

中東國家講究單一性別的學習環境,似乎和女子學院不謀而合,但其實伊斯蘭教信仰和美國人文藝術學院的教育內容卻有歧異。這些學術表現優異的貴族女子學院向來是自由主義堡壘,學生常激烈辯論政治活動、性別認同、戀愛對象性別等議題。中東女學生可能面臨文化衝擊。

例如,畢業自杜拜英式高中的衛靈欣格是斯里蘭卡人,她去年剛抵達霍尤克山時,因同學中有眾多女同性戀者,且大家勇於討論種族和階級問題,而飽受震撼。但她表示,現在她已適應良好,而且愛上這種自由辯論的環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