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共兩度合作 都失敗收場

作者:田世昊  2008-05-26 13: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三年前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開啟第三次國共合作,此次吳伯雄首度以臺灣執政黨領導人身份,與共產黨領導人對話,可說成就第三次國共合作的高峰。但盱衡過去兩次國共合作的先例,共產黨都在合作期間,汲取養分、迅速壯大,甚至導致國民黨的敗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國民黨領導人進退取舍間,實應記取歷史殷鑒。

首次聯俄容共 清黨決裂

第一次國共合作發生在一九二○年代,當時中國處於軍閥割據的分裂時期。在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希望汲取俄國革命成功經驗,亦希望建立屬於國民黨的軍事力量。

一九二三年一月,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上海會談後,發表聯合宣言,開始聯俄容共策略。一九二四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祖涵、瞿秋白等十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候補執行委員。當時國民黨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都是共產黨員。

一九二四年五月建立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副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國民黨人才,但包括林彪、徐向前等解放軍名將也出自黃埔軍校。

但在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鬥爭開展。一九二七年蔣介石與共黨決裂,開始進行"清黨",並於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寧漢正式分裂。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國民黨與共產黨進入兵戎相見的敵對狀態,不過日本開始對中國進行大規模軍事侵略,要求兩黨合作的呼聲抬頭,至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變後,雙方結束敵對,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

再次合作 共軍壯大奪權

一九三七年二月至九月,國共兩黨代表先後舉行了六次談判。國民政府同意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承認陝甘寧邊區政府。共軍也在抗日過程中迅速壯大。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和共產黨又展開了奪權內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共產黨正式在北京建立新政權,變更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在十二月八日離開大陸,遷往臺北,兩岸進入長達近六十年的分治狀態。


来源: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