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政權的遮羞布被風暴吹走

自然災難引發的悲劇有時會成為有些國家變革的強大力量,伴隨著會出現政治鬥爭和鎮壓。5月2日和3日,威力強大的「納爾吉斯風暴」 (Cyclone Nargis)橫掃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Irrawaddy River Delta)。這可能是該國軍政權走向滅亡的開始。在該政權幾乎20年的暴政期間,緬甸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2004 年12月26日,海嘯席捲了印尼衝突不斷的亞齊(Aceh)省。這是一個能夠說明一場可怕的自然災難如何產生和解與積極政治變化的最好例子。面對這場巨大的災難,印尼政府「自由亞齊運動」(Gerakan Aceh Merdeka)拋開政治,將救援和恢復作為優先任務,都歡迎美國等國際社會提供的巨大援助,而且隨後還締結了和平協定,從而結束了一場痛苦而且看似無法解決的內戰。

亞齊這個榜樣顯然不在緬甸軍事統治者丹瑞(Than Shwe)大將的考慮之列,儘管在這場災難中已有超過15萬人遇害、200多萬災民仍未能獲得足夠的飲水、食品、庇護所以及藥品。軍政權不但沒有全力提供災區急需的救援,反而在5月10強迫除了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外的緬甸人參加一場公投鬧劇。就一部新憲法舉行的這場公投是為了讓軍事獨裁無限期進行下去。

1970 年11月12日一場災難性的熱帶風暴--「博拉風暴」(Cyclone Bhola)摧毀了當時的東巴基斯坦(現在的孟加拉),由此產生的政治後果也許更類似緬甸當前的情勢。這場有史以來最猛烈的風暴摧毀了當時地理上一分為二的巴基斯坦的東部,導致50多萬孟加拉人遇難,無家可歸者四五百萬。正如當前的緬甸局勢一樣,本已引起公憤的軍政權又反應遲緩、麻木不仁,沒有採取有效的救援行動,讓天災變成了人禍。

當時執政的巴基斯坦軍政權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價。在洪水消退一個月後舉行的選舉中,一個主張東巴基斯坦自治的政黨贏得壓倒性勝利。諷刺的是,那次選舉是在風暴之前敲定的,原本是作為一種全國和解的方式,因為1年前東、西巴基斯坦兩部分都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遊行,要求結束軍事統治、恢復合乎憲法的政府。當時巴基斯坦的軍人總統阻撓獲勝的孟加拉人政黨的領袖擔任總理,騷亂隨之發生,軍政府採取殘酷的鎮壓行動。在印度的軍事干預下,孟加拉成為一個新的獨立國家。

當然,緬甸軍政權預計不會很快再舉行一次。它沒有受到強大的壓力,也沒那麼愚蠢。1990年他們舉行了一次選舉,卻不承認別人獲勝。但由於緬甸人在災難中主要是靠自己,因此民間社會可能會更團結、自信和勇敢。也許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有些地區的駐軍據報導禁止好心人提供私人援助,而且還搶走了用於救災的大米及其他災區急需的補給品供自己享用。

對緬甸的鄰國,也就是東盟的成員國來說,向該國軍政權施壓不再是外交選擇而是人道義務和迫切的國家利益需要。東盟新秘書長素林(Surin Pitsuwan)很快超越了「不干涉」原則,公開敦促軍政權立即批准國際救援隊進入。

不幸的是,素林、幾位東盟政治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沒有取得明顯的成果。直到5月19日緬甸軍政權才基於個桉同意來自東盟的救援者進入。

作為緬甸軍政權的主要外國支持者,中國自己陷入了嚴重的困境中。西藏發生的騷亂以及國際上出現的要求抵制北京奧運的呼聲已經引起了中國領導人的警覺。因此即便中國方面私下敦促緬甸軍政權跟民主反對派對話,也必定會在公開場合克制對緬甸軍政權的批評。而且由於地理因素,再加上能力有限,中國也沒有能力及時向緬甸提供大量援助。此外,中國四川西部5月12日發生了強烈地震,正急需援助,因此中國也騰不出手來去援助緬甸。

布希政府的救災行動一開始就碰上了麻煩。第一夫人勞拉(Laura Bush)在5月5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強烈譴責緬甸軍政權沒有及時提醒民眾風暴正在接近,並說它是個「不友好的政權」,「應該站到一邊去」。美國第一夫人的上述講話引起了爭議,人們普遍認為這樣說不明智而且會產生反效果,不僅是美國在該地區的朋友和盟友,而且緬甸的民主人士也這樣看。

布希政府很快採取一種更柔性,也更明智的態度,已經調集軍隊和補給品到該地區;如果獲准的話,隨時提供那種只有美國才能提供的大規模援助。美國官員主要是讓緬甸的鄰國以及國際組織向該國軍政權施壓,要求它讓美國等西方國家提供援助,然而美國駐緬甸高級外交官、武官維拉羅薩(Shari Villarosa)持續向媒體強調局勢的嚴重性,迫切需要國際援助。

截至5月19日,約有31架滿載緊急補給品的美軍C-130運輸機在仰光機場著陸。美軍運輸機每天可運輸90噸緊急救援補給品,但只有其中一半可以著陸。儘管如此,這已經是破天荒的事情了。另一方面,美國和法國等國在附近的海上船隻仍不得進入那些不通公路的受災地區。

至於未來的政治後果,緬甸這場人道危機自然會產生應有的結果。當前最重要的是,各個國家、非政府組織等提供救災援助者需要向日益絕望的倖存者提供儘可能多的援助。觀察家除了看到災民急切的生存慾望外,看不到緬甸人民有任何反應,這是因為他們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殘酷軍事統治。不過該國當前對外部干預更加開放了,這是40多年前該國開始軍事統治以來所沒有的。

鑒於東盟承擔了新的角色,而且緬甸還需要進一步的援助,如種植莊稼所需的種子,「鐵幕」上的裂縫將會急需擴大。甚至災難發生兩週來一直躲在偏遠的新首都-內比都(Naypyidaw)的丹瑞大將也突然「冒出來」,在仰光做秀,分發救災物質。不管怎麼說,這個「波將金村(Potemkin country)」式的國家的遮羞布被被這場風暴吹走了,其一切醜陋的地方暴露在世人眼前。

*註:本文作者Richard P Cronin華盛頓史汀生研究中心(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資深研究員、東南亞專桉負責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