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雲飛:公眾知情權、表達權是通過積極聲張得來的

這個五月並不平靜,奧運火炬的傳遞還在繼續,5月4日在成都這個以休閑聞名的城市出現了以抵制大型化工項目為目的的大規模集體散步。5月7日,記者專訪了著名學者冉雲飛先生,冉先生從5.4成都散步引申開來就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與言論自由等作了精彩論述。

《參與》記者:您怎麼評價5.4成都散步?

冉雲飛:我當時在香港開會,所以沒能參加,但是我有很多朋友都參加了。據他們講,散步持續了兩到三個小時,人數不止兩百多人,累計人數達到了近千人。公眾沒有統一的標語、口號,完全是自發的行為,政府出動了大量警察維持秩序並勸說人們離開,當天下午五點左右人群逐漸散去。應該說整個散步十分平和、溫和,警察也比較克制,現場的氣氛並不十分緊張。我認為這次集體散步的意義在於積極聲張了公民應享有的權利,我們都知道遊行示威的權利是受《憲法》保護的,另外這些大型化工項目的論證過程並不公開,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質正義,老百姓只有採取這樣的方式才能表達出他們的意見,從而對大型化工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讓政府知道民眾有反對的權利,做事時有所忌憚,減少惡劣影響。

《參與》記者:有人認為5.4成都散步是繼廈門抗議PX項目、上海抗議磁懸浮項目之後第三次"理性的民意表達",也有人認為大部分公眾對原由知之不多,主要是跟風盲從,並不十分理性,您怎麼看這些觀點?

冉雲飛:跟風盲從肯定是有的,但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主要是民眾的知情權沒有得到保障,獲取的信息相當有限。追究這個原因不能完全追究民眾,應該追究國家的法律制度和政府的愚民政策。所以要批評政府,如果這個化工項目沒有問題,為什麼論證過程不能公開?昨天成都石化基地管委會、環保局、公安局的領導和有關專家一行七人向我解釋了這些化工項目的可行性,他們說項目符合國家環評標準。但我認為中國目前沒有獨立的第三方可以做這種環評,都是利益相關方在做這個事情,無法保證結果的正當性,另外環保資金的使用也需要公眾的監督。我認為這個舉動可以說是一種政府公關,是官方與民間溝通上的進步,我也建議政府將此事盡量公開,尊重公眾的知情權,一方面允許反對意見出現在傳統媒體上,另一方面在官方網站上允許公眾和專家辯論。同時,我會將專家的解釋通過博客轉告給公眾,由公眾自己進行判斷,我要保持客觀、公正,繼續質疑下去,因為我認為這些化工項目的安全性和長期影響還未得到足夠重視。

《參與》記者:這次5.4成都散步與成都的民間土壤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冉雲飛:成都是一個非常悠閑、講究吃喝玩樂的城市,但也是一個非常多元、有很大包容性的城市。成都有很好的自由主義的土壤和議政的傳統,所以成都的民眾可能平時看起來不在意,但在這種危及家園的時刻就會站出來發出聲音。應該說,5.4成都散步與成都的民間土壤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成都的民間報刊、民間活動長期以來一直在做,由於持之以恆,其影響力、滲透力必定會有所增長,比如"六四"天網,這種具體事件上的維權與言論意義上的維權是互相需要和互相支撐的。而且成都的自由主義者身上有一種 "祛魅"的傳統,不低估也不誇大自己的作用,作用的大小在未來自有評判,而當下做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我現在就是做社會的"義工",因為信息被當局如此地 "管、卡、壓",老百姓獲得的信息嚴重不對稱,我每天寫博就是要提供另外的聲音,增強老百姓的判斷力,是非判斷的權力理應操於民眾之手。

《參與》記者:您認為什麼樣的民間土壤有利於公民社會的成長?

冉雲飛:公民社會的成長不能依靠少數精英,它最需要的民間土壤就是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是超越權力、種族、職業、國別和教育程度的,離開言論自由,其他自由都是鏡中月、水中花,因此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爭取言論自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中國有些知識份子成王敗寇、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嚴重,以至於喪失道德底線,這對自己和社會都會造成傷害,實際上言論自由的空間是經過努力一點一滴擴大的,絕非一蹴而就。因此,對於現狀我會憤怒但不悲觀,我相信民主自由必定在中國實現。此外,我也一直認為,政府不是拿來供著的,而是拿來批評的,公眾應該不斷爭取和維護言論自由,我發現香港的公眾對言論自由的敏感度不高,可能與他們一直享有較充分的言論自由有關,所以我說"香港正在淪陷",這正是"溫水煮蛙"效應導致的。針對憤青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我想說言論自由同樣包括說錯話的自由,而且人人享有言論自由的豁免權,真正的言論自由來源於言論市場上的競爭,而非權力使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冉雲飛 滄海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