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老虎的方法

日暮時分,氣溫轉涼,動物從樹蔭底下出來,烏拉斯.卡藍斯開車緩慢穿越印度南部這座範圍廣闊的蛇溪國家公園。卡藍斯忽然很緊張差點愣住。他低聲說:"老虎,有老虎。"

車子正前方,一隻大型公虎邁著沈重的步伐通過小徑,停下來轉過身,看了一眼卡藍斯的吉普車,接著徐徐走入樹叢。

主持野生保育協會印度計畫的野生物專家卡藍斯的研究顯示,這個園區與鄰近的自然保護區,是全世界老虎分布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但使這片荒野成為適合素負盛名的老虎棲息地,乃是歷經20年努力的成果,育林官員將獵人和伐木者逐出森林,並試著重新安頓數百戶原本住在園區的人家。

這個事實為這個11億人口的擁擠國度製造問題:印度該付出什麼代價拯救國內急速縮減的林地,付出這些代價又是為了誰,是老虎這類狩獵目標,還是森林原住居民?

隨著一項引發連串爭議的法案今年開始施行,明文把正式的土地所有權轉交給那些2005年起即在林中居住的人,這場論辯也產生了新的緊迫感。

為森林原住民爭取權益的人認為,這個法案,對那些從英國殖民時期就無法取得祖傳土地所有權的人來說,是遲來的補償。但保育界人士認為,這對印度日漸絕跡的野生動植物是一大威脅。

卡藍斯堅定地說,森林裡有人,勢必導致"不相容的人類開發",而扼殺老虎生機,其中包括伐木、採集林間產物,尤其是捕獵。最後,印度政府在土地所有權法案上追加一項措施,使政府有權把原住民聚落遷離被認定為"重要野生棲息地"的森林區塊,只是必須得到住民明確支持。不過,這種作法使兩邊的人都很煩惱。

蛇溪國家公園管理人員在卡藍斯協助下,趕跑了盜獵者,驅離了讓牛只進入森林吃草的人,更迫使數百個村民遷出森林。今天,這座400平方公里園區內的野豬與鹿數量之多,連卡藍斯也稱它是老虎的"超級市場"。

卡藍斯的研究指出,園內有60到80隻老虎。他說:"在這兒出生的老虎命很好。"

但對男人、女人或小孩來說,這裡恐怕就沒那麼好了。一些家庭幾年前自動遷離森林,因為他們在森林裡已無力維生。政府在別處撥出土地以後,另一批人也走了。

但也有一些人拒絕離開。一位住在公園另一頭、屬於採蜜部落名叫康臣的老先生氣沖沖說:"是我們把這片森林養大的。這不是他們的祖產。他們不瞭解這座森林的價值。"

蛇溪國家公園20年來的經驗顯示,問題不光是村民是否應讓位給野生動植物那麼簡單,而是政府能否提供森林住民更好的生活,亦即給他們土地、水與工作。

30多年前,巴拉提在康圖爾一處目前已消失的森林小村出生。她的家人種植稻米和小米,直到林管官員全面禁止在森林裡耕作為止。這一家後來搬到有許多茅草泥屋的新村落,位置仍在公園裡,但是接近主要道路。

今天,她與姊姊巴格雅在院子裡一小塊地種南瓜與豆類。巴拉提的丈夫在國家公園外不遠一個城鎮擔任社工人員,巴格雅則在附近咖啡園上班。他們沒錢在公園以外的地方租房子。

兩姊妹不知道他們還能在這裡撐多久,這並非因森林警衛對他們施壓,而是公園裡生存機會難尋。爸媽沒錢的巴拉提念完8年級後輟學,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普拉克麗提能繼續學業。

至於巴格雅,她可不樂觀。她說:"我們這種人,在公園外頭總是麻煩不斷。"
(紐約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