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歷史課本出二冊 盼世界效法

德國與法國合編版高中歷史教科書,九日出版最具爭議性的第二冊。由於今年正好是德法敵對的松蒙戰役九十週年紀念,兩國攜手走向和解,意義深遠。

五年前,德法兩國高中生在柏林召開青年議會,提出聯合編纂歷史教科書,獲得當時法國總統席哈克和德國總理施若德同意,成為兩國友好協定四十週年紀念之禮。

雙方觀點並存

這套歷史課本在政府部門與學術機構的支援下,由兩國十多位教授聯合編寫,兩年前出版第一冊"一九四五年後的歐洲與世界",不論德文版或法文版,從外觀到內容一模一樣,而且同時符合兩國高中歷史課程的要求。

全書雙方觀點並存,如談到美國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時,法方稱為"文化帝國主義",德方則認為不該忽略它對歐洲民主的貢獻。此外,圖表和照片豐富,大量引用原文,同時另辟章節,解釋如何閱讀、找資料,並提出問題刺激思考。

第一冊出版後,獲得許多老師採用,在德法都賣出四萬多本。第二冊"維也納會議到一九四五年的歐洲與世界",則橫跨兩大歐陸強權兵戎相見的普法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由於涉及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德法世仇關係",特別受到矚目。

教學截長補短

法國教育部長達柯斯九日在柏林說,由於兩國的名詞定義、歷史學傳統和歷史定位不盡相同,這本教科書背後牽涉辛苦的協調過程,但是兩國聯手編課本,也讓雙方教學得以截長補短。

德國課本從一九七○年代以來,就少有變動,內容顯得有些呆板,法德合編版提供豐富的資料,讓德國學生更瞭解法國殖民地脫離的歷史,對法國學生來說,也有更多關於德國二戰與東西德歷史的資料。

達柯斯並強調,德法合編歷史課本,象徵兩國的和解和友誼走向新階段,可作為未來全歐洲合編歷史教科書的前奏曲。

盼仇視國仿效

德國柏林市長渥瑞特則表示,這本書的意義是以不同的觀點呈現歷史,希望兩國的經驗,能引起全世界仿效,例如德國和波蘭、中國和日本,甚至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也能透過合編歷史課本的方式達到和解。

德法合編的高中歷史課本第三冊"從希臘古典時代到拿破崙",預計後年出版。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