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 形塑沙加緬度市郊生態(圖)

 
華人超市人人愛,圖為沙加緬度州大教授羅賓·達特爾偕丈夫丹尼斯·丁曼斯在士德頓大道順發超市買魚。
(沙加緬度蜂報攝)

由於越來越多移民離開傳統聚居的大都市並遷往郊區,美國郊區也因此出現族裔特色的現象,沙加緬度郊區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21世紀通道:美國郊區的移民融合"(21st Century Gateways: Immigrant Incorporation in Subur-ban America)一書中,依照時間先後記錄了少數族裔移民的遷入,這些變遷正在改變以白人為多數的郊區,而這些移民是以拉丁裔和亞裔為主要族群。

沙加緬度州大地理教授羅賓·達特爾與她的丈夫丹尼斯·丁曼斯一同撰寫該書,她說:"當整個國家更趨向郊區化,移民也將跟進。"丁曼斯是戴維斯加大的退休地理教授。

該書指出,過去都是移民的下一代遷出城市,並有許多放棄他們的文化背景。現在,西自沙加緬度,東至華府的移民,正帶著他們的文化遷往郊區。

達特爾和丁曼斯指出,士德頓大道旁一度被棄置的商場,如今已被越裔等其他亞裔商店佔據。達特爾說,拉丁裔商家也正開始"遷入"。

在第65街附近的"小越南廣場","越南牛河粉" (Pho Anh Dao)的經理夏亨利 (Henry Ha,譯音)說,他通常在該廣場的其他商店,如"維多利亞" (La Victori-aMercado)和"卡尼西裡亞" (Carniceria),為他的餐館採購蔬菜。"維多利亞"的文員薩拉·吉爾說,該廣場的其他餐廳經理也經常到該商店購買大量蔬菜。

達特爾和丁曼斯在書中研究了城市包括,沙加緬度縣、宇洛縣、艾爾度拉多縣、普萊賽縣。他們說,掏金熱是使該區成為多語言、多族裔的第一個因素。二戰後,政府工作和軍事基地等相關產業促使白人和非裔往西部遷移,多數落腳在沙加緬度和其他城市的郊區。

沙加緬度郊區的多元化已持續多年,國外出生的居民人數在1980年和2005年間成長了四倍。自2000年前來沙加緬地區的移民中,有80%定居在郊區。

住在郊區的部分族裔社區是由一波波的難民潮所形成,如越裔、俄裔、烏克蘭裔,其他包括墨西哥裔和菲律賓裔也因工作關係有所增加。

在士德頓大道上的"太平洋廣場",亞裔、拉丁裔、白人和非裔顧客都在越南華裔開的順發超市購物,超市中充滿著各種不同語言,包括英語、西班牙語和華語,成為沙市郊區生機勃勃的縮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