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中國作家:和我過去在中國看到的可完全不一樣(圖)

旅澳中國作家

【看中國記者李默墨爾本報導】3月30日晚,神韻藝術團結束了在澳洲墨爾本維多利亞藝術中心(State Theatre in Arts Center)的最後一場演出。散場時,記者採訪了一位旅澳中國作家。記者敘述了他觀看神韻演出後的感想。

作家說:"每一個節目都很精彩。總的來說,每一個節目都有它獨特的群體體現。做為一個整體來看,她是非常的整體化(integrated)。 分開後都有它不同的地方。所以你把當中哪一個節目拿去都很可惜。而且關於舞蹈的編排,我可是從來都沒有見過的,這和我過去在中國看到的可完全不一樣。我在這裡算是真的看到了中國傳統的東西。"

"我覺得那個《萬王之王》意義深刻,如果跟聖經裡聯繫起來的話,我覺的就是耶穌基督能夠下世來做王。我不知道這裡的那個萬王之王是指哪一個?"

"我覺的那個《頂碗舞》也不錯。她強調了三個特點,就是那個身韻啊,他把身體的動作和音樂的節奏完全吻合地協調起來, 動作和音樂非常緊湊地聯繫在一起,動作和音樂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個藝術水平是很高,很高的。"

"在場的觀衆都沒有一個人動的,沒有一點噪音,大家看了都不願離去。"

"最後的那個鼓的節目《威風戰鼓》非常漂亮,那個鼓能代表中國的特色。如果能在每年英國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上表演的話,那應該是最棒的。她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和亞洲的那種文化。她那個戰車式的大鼓、她的節奏感,特別是她那個敲邊的感覺。還有一個它跟西方的傳統大鼓不一樣,她的節奏很美,真的很能體現那種獨特的亞洲文化。我希望最好有一天應該能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見到神韻的那個鼓。"

"還有那個蒙古的那個筷子舞,很有特色的。也可以拿到那個愛丁堡藝術節。她那個筷子的節奏和動作配合的妙不可言,真的是妙不可言!我覺得這是我們華人在海外的文化,我覺得這在國內人(大陸)看不出的東西,而在國外可以看得出來。畢竟她博採眾長吧,她能夠把其他的東西跟中國的文化傳統結合起來。這是很不錯的。(國外)環境很自由,還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創造。"

這位作家作為自由撰稿人過去在澳洲報紙《大洋報》上曾發表過文章。

本文留言

作者李默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