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政府要採用印度尼西亞模式?

聯合國緬甸問題特使甘巴裡近日透露,緬甸軍政府正在尋找一個接近印度尼西亞的模式,從軍人統治回歸到文人政府,最終達到民主目標。此外,泰國過去遭到軍事統治的經驗,也在緬甸軍政府的考慮、參考之中。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如果緬甸軍政府採用印度尼西亞模式,這意味著緬甸距離民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但甘巴裡認為,如果採上述方式,也不代表輸掉民主,反對黨也尚未完全拒絕這個憲法方案,"這代表他們仍在公投和選舉中尋找出路和改革的機會"。

甘巴裡最近從緬甸訪問回來,但與緬甸軍政府之間沒有對緬甸的民主進程問題取得進展。甘巴裡坦承,他向緬甸軍政府建議,在修改緬甸"民主藍圖"時能夠納入緬甸民運人士和其它政黨的意見,遭到緬甸軍政府拒絕。

此外,緬甸軍政府也拒絕5月緬甸進行新憲法公投時,聯合國派觀察員前往。根據緬甸軍政府制定的"民主藍圖",在新憲公投後,緬甸將在2010年舉行全國大選,這是"民主藍圖"七步驟中的兩個關鍵步驟。

對於緬甸政府拒絕聯合國的要求,甘巴裡強調,他絕對不會放棄和緬甸政府協商,正計畫5月再度訪問緬甸。

談到被外界批評為緬甸軍政府戀棧權力的草擬新憲,甘巴裡說,新憲草擬的指導原則,是由緬甸軍政府制定的公約作為基礎。

草擬的緬甸新憲法維護軍隊在政治上的優勢,包括規定國會中必須有25%的席次屬於緬甸軍隊,且緬甸軍隊有權任命內政部、國防部和外交部等關鍵部會的關鍵人事。

緬甸新憲雖然確立了多黨民主制度,且定期改選,但卻賦予總統可以任意任命或罷黜立法和司法官員的權力。

聯合國專家相信,緬甸反對派將推動在新憲公投中投下反對票,以逼使軍政府溫和派重新考慮憲法,這包括尋找較為接近的印度尼西亞模式推動政治改革。

甘巴裡並未說明採用印度尼西亞模式的具體模型。但印度尼西亞已故總統蘇哈托1968年上臺後,保障軍方在政治上佔據主導地位,包括保證軍方在國會的席次,並讓軍隊擔任管理者的角色。但政治上沒有禁止政黨活動,雖然政黨被整並成惟一一個單一政黨從業集團,但仍允許其它兩個較弱勢的政黨存在。

在蘇哈托統治印度尼西亞三十年倒臺後,1988年軍隊將權力歸還給文人政府,但仍在印度尼西亞擁有影響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