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一份歷史考卷

從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的招生試題中,也可看到外國歷史在中國傳播的一般情形。在師範館1902年10月24日的外國史學考試題共有十二問:

  問:泰西史家謂國之能造文明極軌者,必海線延長而江河灌輸,其說於古則征之希臘、羅馬,於近則驗之英吉得。然亞洲、南洋諸島及高麗南掌諸濱海國以便交通振古泊,茲未為上國,豈前例非歟,抑亦有他故也?

  問:大比得、華盛頓、維廉第一功德孰大?

  問:歐洲名將三,其一曰亞歷山大,其一曰罕尼伯勒,其一曰拿破崙,三者將略因時各有殊致而亦有所短長。能各疏其梗概否?

  問:義大利建國三傑為誰?其所事之異同若何?

  問:古者文物之國,治安日久則困於塞野簡質之民族,此不獨泰東為然,希臘之於馬基頓、羅馬之於俄、日耳曼,其尤著也。自火器精而此事遂絕。能明其理歟?

  問:回教興於何地?始自何人?當中國何時,其教主開宗事跡見於中國古籍最詳者何史?試約舉之。

  問:普魯士之強於由於勝法,其先嘗用兵於附近之二國。能舉其事略否?

  問:波蘭內政之腐敗,未必過於土耳其,然波蘭分而土耳其存者,其有故歟?

  問:上古波斯、西臘交涉大略。

  問:大秦國見中史乘昉方何出?為今歐洲何國?

  問:普法戰爭本末大略。

  問:美利堅建國本末大略。

  上述十二個問題涉及了自然環境與文明起源發展的關係、自古至今先進民族與落後民族發展緩速的辯證關係(野蠻對文明的征服)、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評價以及古代的中西交通等問題。要求學生的也不僅僅是淺層次的基本史實的掌握和就事論事的回答,而是已經涉及某些深層次的理論問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中等學校世界史的教學水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