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惡搞一條活路

小時候聽姜昆講相聲,有個《如此照相》,諷刺極左人士照相醜態百出,極盡惡搞之能事。其它都沒什麼印象,總的感覺姜昆自己在台上笑得不亦樂乎,替他難過,後來也就不看了。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相聲藝術家姜昆昨天對時下流行的「惡搞」進行了抨擊。他認為,惡搞和創意是兩回事兒,惡搞是「下三路」的東西,是「流氓文化」。(3月10日金羊網-新快報《姜昆:惡搞是「流氓文化」》)

惡搞之所以流行,電影《無極》居功至偉,為惡搞藝術家提供了難得的素材。更因為凱歌導演惱羞成怒要起訴惡搞者,全國上下,口水頓時滔滔。眾怒難犯,起訴也就無疾而終。

自那以後,惡搞在網路流行開來。但達到惡搞《無極》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樣水平的作品,殊非易事。起點太高,超越的難度自然就大。姜昆從事搞笑藝術幾十年,應該知道,讓一個正常人笑得死去活來有多難。

一些人,包括姜昆委員在內,似乎犯瞭望文生義的毛病。惡,只是程度而言,並非惡意、惡劣,或惡作劇的惡。所謂惡搞,就是誇張、解構、反諷的一種藝術,讓人們在笑聲中思索。惡搞的藝術特點,如黑色幽默、冷幽默,與相聲多有重疊之處。

曾幾何時,姜昆委員大聲疾呼:「給諷刺藝術一條活路!」現在卻痛斥惡搞是「流氓文化」,變化何其速也!

惡搞難道不是諷刺藝術,而是小罵大幫忙、歌功頌德的藝術?在這方面,姜昆委員未必沒有什麼心得體會需要與眾人分享?

諷刺權威、針砭權貴,扒掉神聖和裝腔作勢的皮褲子,是惡搞受到廣泛歡迎的原因之一。惡搞可以無情地進行諷刺,也可以詼諧地表達喜愛。美國總統布希被惡搞都上了央視。很多世界名流都在眼巴巴地盼著被搞得好的藝術家惡搞一下。文明社會,對優秀的惡搞表示歡迎,早已稱不上是大度或風度,而是一種最起碼的幽默感和人文素養。

惡搞既然是藝術,有陽春白雪,就有下裡巴人;有搞的好的,也有搞得不好的。儒糞惡搞孔子、孔明惡搞阿斗、超女惡搞民主、學者惡搞歷史、教授惡搞學術、精英惡搞良知、記者惡搞新聞、官員惡搞政策,都搞得糟糕透頂,或不那麼好,但卻無損惡搞的名譽,因為它本身就是個中性詞。

教育青年要忠貞不二,不能搞「杯水主義」的列寧,最終卻死於梅毒,算是狠狠地惡搞了一把道德情操;自由戰士將伊拉克真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薩達姆先生從地洞裡挖了出來,就搞得很棒,這樣的「惡搞」越多越好。

而給包括相聲、惡搞在內的諷刺藝術一條活路,無非就是審查制度的改革,以及言論自由和表達權的繼續擴大,切不可望文生義,亂揮語言棍棒,置之死地而後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西風獨自涼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