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新發現多處古長城遺址

中國甘肅省當局從去年起展開大規模的長城遺址調查,結果新發現多處長城遺蹟,這些遺蹟大多被淹沒在野外。

「蘭州晨報」報導,由甘肅省文物局和測繪局組成的調查組,去年完成近一千公里長城的調查,其中調查戰國秦長城約八十公里,漢長城約三十五公里,明長城八百多公里。

調查組透過航測資料和尋訪當地村委會及老人,在天祝縣、涼州區和金塔縣新發現長城牆體及壕塹三段、城障六座、烽火臺四座,由於這些長城遺蹟大多在野外荒無人煙處,以往的記載從未提及。

其中,在涼州區長城鄉五墩村北發現一段漢代牆體,長一千兩百四十六公尺,大部分被風沙掩埋;在金塔縣新發現一座烽火臺和一座關堡;在肅州區新發現兩座烽火臺、兩段壕塹和五座關堡,其中四座關堡在臨水鄉東北部邊緣戈壁荒漠中,在臨水鄉鴛鴦池村也發現鴛鴦池城障。這些新發現的長城遺蹟都以所在地命名。

明長城進入古浪縣後,走向複雜,調查也釐清這段長城的走向。

長城古浪段分兩條,第一條的北線在縣境北部,大體呈東西走向,東線呈南北走向,由天祝縣安遠鎮入黑松驛鎮古浪峽,沿漢長城走向至胡家邊鄉;另一條是明萬曆二十七年(西元一五九九年)修筑的長城,俗稱新邊,從景泰縣的保進墩西入古浪縣境,全長九萬兩千多公尺。

根據調查情況,古浪縣和涼州區境內部分地段的長城保存較好,環縣、華池、民勤、天祝等地的長城有不同程度的塌陷消失。

報導說,今年六月前,甘肅將完成境內明長城的調查測繪,填補戈壁、沙漠地區的長城基礎測繪空白區。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楊惠福說,這次調查詳細採集長城消失的狀況,為下一步制定保護措施提供依據。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