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才了!看看蔣介石的罕見詩作





年輕時的蔣介石

蔣介石習武出身,舞文弄墨非其所長,平生詩作存世不過十餘首。  

1908年,蔣介石獲清廷公派去日本留學,就讀於日本士官預備學校----振武學校。不久,就由他的浙江同鄉陳其美介紹加入了同盟會。蔣介石對帝國主義列強尤其是俄國和日本的侵華野心有清醒的認識。1909年,他有一首小詩《述志》,述說一個熱血青年的報國之志:

騰騰殺氣滿全球,

力不如人萬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責,

東來志豈在封侯!

此詩可謂蔣氏代表作,其平生之志趣、抱負、性格乃至命運,都可以從中窺見。愛國是無疑的,以光復神州為職責並非大話。個人抱負也不必諱言,其志豈在封侯,其志又豈止在封侯!在二十世紀的騰騰殺氣中,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終是「力不如人萬事休」,一語逕自成讖。以詩質論,則粗豪無文,正是赳赳武夫本色。

蔣介石故鄉所在的溪口雪竇山景色絕佳,他一生中曾多次登臨,樂而忘返。嘗囑夫人宋美齡實地勘測,擬建成中國第二廬山。1920年11月23日蔣介石曾有《雪竇山口佔一絕句》:

雪山名勝擅幽姿,

不到三潭不見奇。

我與林泉盟在夙,

功成退隱莫遲遲。

此詩有傳統文人懷抱,兼具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出世情結。相信那一刻,為名山勝水所醉,其功成身退、歸隱林泉的願望是真誠的。然而終其一生,蔣介石並不曾真的退隱。

1925年2月,蔣介石率軍東征陳炯明,連克東莞、石龍、常平。2月10日軍次常平,作《常平站感吟一絕》:

親率三千子弟兵,

鴟鴞未靖此東征。

艱難革命成孤憤,

揮劍長空涕淚橫。

此役原計畫以滇粵桂聯軍十萬之眾為主力,東征開始後,滇軍楊希閔部和桂軍劉震寰部卻按兵不動,唯右翼的粵軍和黃埔校軍進展迅速,並付出重大犧牲,這就是詩中的「孤憤」之感的來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