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花掉40萬的同學聚會

今年過年,我所在的小城舉行了一次大型的同學聚會,參與的同學年齡在40歲左右,應該屬成功人士,人數有100多名,整整狂歡了一天一夜,吃喝、娛樂,燃放煙花,場面、花銷著實壯觀、氣派。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聚會共花掉各種費用40餘萬元,其中燃放煙花就放掉了20萬元。

  40萬元,在一個小城來說,在一次普通的聚會來說,數目應該十分驚人,花費應該十分奢侈。按人平籌資計算,每名同學需要籌資4000元左右。我想,在這之中,並非每位同學都能輕而易舉、豪不費力地拿出這筆錢。不過按照知情人士的話說,主要有幾個大老闆撐著。

  真正的同學聚會,主要的目的應該在於懷念讀書歲月,敘敘同窗之情,重在找回當初的那份純樸、友情和真誠。在這樣的場面,一切的歸結點都只為一個「真」字,一個「情」字,那些世俗、功利的東西原本不應該有任何舞臺。簡單而不失莊重,狂歡而不失理性。

  可是從這40萬元的聚會之中,我卻找不到這樣的「情」和「真」;還有我們曾經見過或是經歷過同學聚會,都找不到這樣的「情」和「真」。大家在一起,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吃呀,喝呀,喝得一塌糊塗;口中的話可能更多的,已經變成了「書記」、「局長」、「老總」等等,不是官員,就是老闆;最想展現的就是成功與光鮮,金錢、地位,展現的是「一擲千金」的虛榮與滿足。

  在這樣的同學聚會裡,炫耀、功利的色彩已經可能在超越那本就可憐的真情。有的人聚會,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功名利祿,展示自己的財大氣粗,特別是那些讀書可能並不突出的「成功人士」,更是有一種展示的衝動和自豪。有的人聚會,就是為了能夠很好地挖掘這一極其豐富的同學「人脈」資源,以利於今後的發展。有的人聚會,就是為了找尋當年那份情感的「遺憾」,用今天的膽量,企圖重溫過去的故事,難怪有人說「同學聚會,搞垮一對是一對。」

  我們當然不能完全否認同學聚會的真誠與純樸。前年,我曾組織過一次大學同學聚會,原則很明確,就是敘舊、聯誼,在籌資方面,人人平等,儘管同學中有幾個老闆、官員想多出錢,但我們都拒絕。我們不想在同學的聚會中製造一種差別。然而,現實中存在的差距,還是會讓一些同學感到壓力,因而,在我們的同學聚會中,總會有很多人不願意參加,儘管我們滿懷真誠。

  因而,現實中的同學聚會,常常很多都是成功人士的表演,他們有權,或者有錢,他們能夠擺平很多事情,他們可以花起錢來不眨眼,可是有的同學卻不然,他可能只是萬千人中極其平凡的一個,甚至於他的生存都很艱難。在金錢、地位的展示下,溝通、敘舊,還真的那麼真誠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