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晚會越辦越糟,癥結何在?

春節晚會,是全民族精神文化盛會。舉辦這樣的晚會,有幾個方面的目的。

一是調節身心,給人看了以後,以精神上的愉悅,並過年過節、闔家團圓增添一些節日氣氛。

二是給廣大民眾一些教育和感觸。民眾走上社會以後,主動接受教育的機會不是很多。春節晚會通過生動的小品、相聲,說一些故事,使民眾對生活中忽略的生活道理,有所領悟,激發其正氣、愛心和上進心。

三是促進全民族的大團結,營造全體華夏兒女團聚一堂的氣氛。

四,展現過去一年中國文化藝術創作的新的成果,展現過去一年國家和民族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培養一些文娛界新人才,使他們通過春節晚會這樣一個大型文娛樂活動,得到鍛練,進一步成長。

中國國家遼闊,人才無數,按理要舉辦一場春節晚會,不是一件難事。令人奇怪的是,這十多年來,中國的春節晚會,沒有幾次辦得令民眾滿意。以至每年春節晚會結束之時,便是民眾的責疑聲響起之時:這樣的晚會,是不是該停了?再辦下來,有何意義?

為什麼一場晚會也辦不好?到底是什麼原因在其中起作用?

在筆者看來,在幾個方面存在著問題。

一,春節晚會舉辦者,素質不高。只有藝術娛樂素質,而缺少對整個社會變革的觀察,缺乏深厚的人文情懷,缺乏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修養。太重視商業利潤,而缺乏對整個社會責任感,缺乏推動整個華人社會大團結的抱負、胸懷。總指揮的素質低下,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整個晚會的質量低下。

二,中央電視臺的排外性。春節晚會由中央電視臺一家獨攬,這種做法,由來已久。在省級電視臺發展還很落後的情況下,這種一台獨攬,不失其可取之處。但今天,省級電視臺蓬勃發展,不少省級電視臺有許多好的人才,其創造性和才華不在於中央電視臺之下。

為什麼不想辦法,盡量發揮省級電視臺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才華和創造性也得到更好發揮,為春節晚會質量的提高,也做出貢獻?甚至也可以大膽邀請海外華人電視臺加盟嘛!改革開放搞了近三十年,連這個魄力也沒有,令天下人笑話!

三,創作節目與生活嚴重脫節。這些年,國家在迅速發展,同時又存在著許多突出問題。春節晚會應反映我們這個時代,使人看了有一種親切感。同時又加以適當的引導,使人產生信心。對不正之風加以適當批判,使人看了以後,有所儆醒。但是,我們看到,現在的春節晚會節目,高高在上,內容生編硬造的成份多。反映的社會現實問題不疼不庠,生怕得罪人。

對於農民工、反對腐敗、海峽兩岸對話、大學生自立自強、房價過高、愛滋病、醫療費過高、缺少社會公德等廣大民眾關心的問題,反映不夠或比較膚淺。使我們認識到,現在演員、創作者的素質,已經嚴重地嬌生慣養化,脫離我們的時代,脫離我們的生活。由於春晚內容與生活脫節,為群眾唾棄,也就勢在必然。

2008年春節晚會已經結束。中央電視臺還會自吹自擂,說自己如何如何成功。我們不要聽它。我們卻希望XX部、廣播電視部、文化部等有關主管單位,認真研究這二十年來春節晚會的經驗教訓,對春晚模式進行重大改革,使春節晚會走出困境,確確實實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亮點,成為促進華夏兒女團結的新的平臺,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新的通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