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道教珍品 唐代皇帝石刻現西安


2008年2月12日,西安收藏愛好者喬連學將自己收藏多年的唐睿宗中央黃天真文石刻捐贈給西安博物院。

一名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民今天將收藏多年的唐睿宗中央黃天真文石刻,捐贈給西安博物院。專家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等級最高的道教石刻,也是保存完整、紋飾最精美的唐代皇帝石刻。

中新社報導,文物捐贈儀式上午在西安博物院舉行。西安博物院院長向德表示,此石刻為青灰色石質,蓋、底各一石,蓋石為正方形,邊長七十四公分,厚十二點五公分;底石也是正方形,邊長七十三公分,厚十五點五公分。

向德說,蓋石正中有天馬狀麒麟圖案,為道教五靈之一的中央守護神,周邊刻有十二朵祥雲;底石的四個側面有十二個動物線刻圖案,依次為牛、雁、蟹、狗、狼、豺、羊、鷹、龍、蛟、魚、鱉,刀法流暢洗煉,動物造型和一般唐代石刻常見的十二辰圖案差別很大。

專家指出,底石石面所刻十六個道教符篆大字的漢字楷書譯文為:「黃中總氣,統攝無窮,鎮星吐輝,流煉神宮」,書法遒勁有力,刀功熟練,線條流暢,是道教書法石刻藝術的精品。圍繞著十六個符篆大字四邊還刻有一百六十一個隸書文字,為四週旋讀形制,字體工整美觀,內容也有學術研究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育成認為,從歷史的角度看,該石刻有三點貢獻:首先,它證實文獻所記載的唐睿宗李旦死葬橋陵、昭成皇后竇氏附葬等史實。

其次,修改部分文字記載錯誤,例如「舊唐書-睿宗紀」稱「上尊謚曰大聖貞皇帝」,其中的「貞」為誤錄,應按照橋陵鎮陵石刻文字改為「大聖真皇帝」。

第三,石刻能補充和豐富古代皇帝葬儀知識,它揭示出橋陵使用「太上靈寶洞玄滅度五煉生屍妙經」之儀,兩「唐書」及相關文獻記載橋陵葬式,從來沒有說到採用過道教葬儀,因此石刻上有關唐代帝王葬儀採用道教儀式,這在唐代歷史研究還是首次披露。

專家說,這說明道教在當時皇室葬儀中具有重要地位,也說明道教文化在初唐時期的影響深遠,對於研究宗教史,古代皇家葬儀以及書法史等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