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的金枝玉葉 

我要感謝《新聞聯播》這個每晚七點準時開始的節目。它彷彿就是我三十年經歷的錄音帶,每當片頭曲響起我就能想到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正在延續的青春。

  在我還是"蠟筆小新"的時候,黑白電視裡的邢阿姨就一派正氣。如今我的電視機不知換了多少,可《新聞聯播》的格調依然故我。

  《新聞聯播》可謂收視率最高的金枝節目,其主持人(播音員)也就成了玉葉般的人物。靠在《新聞聯播》上露臉,成了腕兒。

  可這些金枝玉葉實在是當黨的喉舌當習慣了,全都不苟言笑,一副中山裝的表情,讓人難以下嚥。正是吃飯的點兒,不免胃口大減,只得去看娛樂新聞。
    
  眾所周知,《新聞聯播》先國內,後國外;先政治,再經濟,後體育;每當春節、黃金假期臨近,必有大量旅行旅遊信息充斥版面,這根本就不是啥新聞,哪年都差不多,除了具體數字有些出入外。

  而更為規律的是,每個省份似乎都有自己的拿手新聞,這很好地貫徹了中央對地方的傾斜政策。

  對天津,以負面報導為主,誰叫你在北京邊兒上玩兒龜兔賽跑呢。
  對東北,每逢隆冬,就能看見一二領導與眾多陪同、僕從前往百姓家中噓寒問暖。
  對山西,多是哪個煤礦又出事了、中央派出了調查組,或者就是打擊車匪路霸。
  對北京,以文化報導為主,又舉行什麼展覽了,又有什麼匯報演出了,可就是不報地點在哪兒,讓人幹著急。
    
  每次看《新聞聯播》,我就跟走進革命歷史博物館似的。那些戰爭年代遺留下來的詞彙、句式和語氣充斥著《新聞聯播》的前大半段。各種天下大事按照事先定好的級別、順序依次粉墨登場,等級森嚴。

  領導接見外賓、發表講話、開大小會議的場面把全國人民帶到一場十五分鐘的政治運動中。各個衛星頻道大都要轉播,使得全國各地在此刻平添一道政治的風景線。黨對其所領導的經濟建設、政治改革的政策、意見片刻之間傳遍天涯海角。

  《新聞聯播》就是三十年一覺的中國夢,我們這個社會到底增進了多少呢。
  我只知道,那些新聞系的大學生在大學裡學到的新聞理論除了用來寫論文別無它用。
   
  一看《新聞聯播》,我就像巴甫洛夫的那條狗一般聯想到如下的事物:還沒完成的作業、入團申請書、工作總結、匯報提綱。

  為什麼不能把《新聞聯播》搞得有趣點兒,少一些那些和八卦差不多的統計數字,多一點主持人的笑臉和領導人與民同樂的鏡頭。

  為了讓我們衷心熱愛、已經陪伴我走過三十年風風雨雨的《新聞聯播》好看點兒,我的建議如下:
  1、增加對腐敗事件的報導,減少領導人出鏡的頻率;
  2、本來中國的會議就夠多了,還是少報導會議好些;
  3、改變新聞稿的文風,多些文采,適當引入當下鮮活詞彙;
  4、主持人的語氣應該向《晚間報導》中的海霞學習;
  5、徵求全國公民對《新聞聯播》的建議。
  最後是個請求:把片頭曲換一個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