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門新桃換舊符 皇家請「仙姑」當門神

 

 《養心門判子門神》

貼門神是漢族傳統習俗,為年畫中的一種。早在堯舜時代就已出現,到了兩漢已在民間廣泛流傳。南朝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給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從明代宮廷開始,臘月二十四,皇上家也貼門神,並漸漸演變成宮廷年節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貼福字......"貼門神,不再是尋常老百姓家的專利。

明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每年臘月二十四,明代宮廷將門神奉安於各殿各門兩旁。明史玄在《舊京遺事》有言:"禁中歲除,各宮門改易春聯,及安放絹畫鍾馗神像。像以三尺素木小屏裝之,綴銅環懸掛,最為精雅。先數日,各宮頒鍾馗神於諸親皇家。"

不過,皇帝家跟一般尋常百姓家的貼門神的方法多少還是有些區別。乾隆年間制定的《欽定工部則例·門神作》記載當時宮內門神畫種類、用料、做法及繪製數量都有規定,相比民間,宮廷所挂門神也要氣派和精緻很多,不少都使用了瀝粉貼金的繪畫技巧。而且,宮廷裡所挂門神畫是先畫在紙、絹或布上,再裝裱到木框裡,框頂安有銅挂環,以便用時挂於門扇上,用後也方便摘下來妥善保管。

宮廷的年畫只要不污舊破損,是可以一年年接著用的。所以,今天我們才可以看到兩百多年前的清宮裡的門神畫。從臘月二十四,內務府把門神、對聯懸掛在宮苑各處門上,一直到農曆二月初三,門神才會被摘下收起。

 

 《桃籃仙姑門神》

在門神畫中,武門神是最為顯眼的,這與門神最初的由來有關係。明清時期流傳的民間故事中,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患有重病,天黑就覺得寢宮外有鬼魅呼號,寢食難安。於是派了手下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恭去把守大門,一人持劍,一人執鞭,甚是有效。為答謝二人,於是唐太宗命人將這兩員虎將的畫像貼在大門上,後世仿效沿襲,就成為"門神"的由來。

但宮廷門神畫中並不止武門神,除此之外,還有文門神、仙姑門神、童子門神、鍾馗門神等,不過,武門神的"待遇"和地位是最高的,用瀝粉貼金的面積也最大,可以說含金量是最高的。至今,武門神的金瓜金盔金甲也依舊鮮亮。

宮廷門神還有一點與民間有區別,那就是以女性為門神。民間極少用女姓為門神,但宮廷卻有不少仙姑門神。個個儀靜體閑,柔情綽態,翩若仙子。與武門神等區別甚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