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面對的一組數字

海外特別是香港特區,近年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速度刮目相看,香港股市更是由於其與國內的金融和經濟活動日趨緊密而蓬勃發展。不過,從過去幾年中港股市互動的經驗來看,香港特區經濟和股市蓬勃的背後,其實埋藏著不少計時炸彈,就看哪一天,由哪個意料不到的事件來引爆。以下的數字,極可能是其中一些計時炸彈爆發的導火線。

溫家寶面對的新老壓力

溫家寶面對的一組數字,說明中國大陸的經濟不是偏熱,而是發熱丶過熱。今年一月以來,一千人以上中規模的遊行示威有一百四十件,而新勞工法出臺前,已有八百萬勞工被辭退......,在在說明中共的中央權威已名存實亡。

進入○八年,剛公布的一組數字如下:

(一)○七年通脹百分之四點八,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調研丶統計的數字則是百分之六點七至百分之七點二;

(二)○七年GDP增長為百分之十一點四,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調研丶統計的數字是GDP增長為百分之十三點二至百分之十四;

(三)○七年城市失業率百分之三點八,而中國社會科學院調研丶統計的數字是失業率為百分之七點九至百分之八點四;

(四)○七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百分之三十一,而國家發改委的報告披露,增長百分之四十五......。

以上的數字說明,中國大陸的經濟不是偏熱,而是發熱丶過熱。

新勞工法實施前夕八百萬人被辭退

○八年實施新勞工法前夕,去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國企丶中外合資丶外企和政府丶國家事業機關的合同工,已有八百萬人被辭退,這又說明什麽?

中央權威名存實亡

成思危近日公開抨擊國務院以行政命令手段,用國庫補貼來限制食品丶成品油價格,是市場經濟倒退,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地方紛紛在臨近春節前濫發獎金丶福利等,反映中央權威已名存實亡,屬於超常規「民主」丶失控「民主」。

經濟增長的代價

近期境外經濟學者抨擊美國和西歐的「次按」和「失調」問題,卻大讚中國大陸宏觀調控軟著陸,中國制度優於美國,云云。但他們卻忽視了一個基本點: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代價和受益群體及積壓問題的危機--而這正是溫家寶面對的新老壓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張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