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適應不良 黃河想回美
過年總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但親情有時也是難以負荷壓力的來源,對負笈美國十年,前年才回到大陸的"海龜(歸)"黃河(音)來說,尤其如此。《華盛頓郵報》自陝西草堂村報導,黃河從北京工作地返回陝西老家,與家人團聚,他的工作去向成為家人討論的議題之一。在辭去北京的工作之後,黃河正考慮著是不是"回"到美國,放棄在中國大陸的發展。現年卅六歲的黃河,在美國學的是電影電視,返回大陸後,在北京從事電視歷史劇的制播工作。但他不喜歡現在的中國。他說:"這已經不是我認識的中國了,人們的價值觀都改變了。"
經過在美國十年的求學,黃河已經是十足的美國人,但他同時還是中國公民、還想念著他的家鄉和雙親,於是兩年前他選擇了回國。回國後,雖然對兩種文化同時瞭然於胸,但兩種文化卻又都讓他覺得不自在。他說,在美國生活那麼長時間,所有"海龜"回大陸後,都須重新學習中國社會的文化。黃河進退兩難,朋友認為他已經在美國混了那麼長時間,應在美尋求發展,但他還擔心著年邁父母親的照料問題。
黃河的問題,可能是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超過百萬名留學生的共同問題。大陸近年出國留學生數量增加,"海龜"的數量也隨之增加。根據統計,二○○六年共有四萬二千名留學生返回大陸、成為"海龜",較二○○五年提高了二一%。
另一方面,黃河的父親,黃瑞可(音)的想法,也可能代表著眾多"海龜"家長的想法。黃瑞可說:"當年,能把兩個小孩送去美國讀書,我覺得很驕傲,但現在這種感覺淡了。"對著黃河,他說:"你和你的姊姊得到的美國教育,無疑都是好的,但你們當年的許多同學,雖然沒出國留學,現在看來卻都過得比你們好。這些人當年在學校都不如你們,但他們趕上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如果當年你沒選擇出國留學,現在你可能有車、有房子、有老婆了。"
面對這些傳統的中國式成功指標,黃河無語。但即使如此,畢竟是新年家庭團聚,黃河的雙親說,他們仍以這對"海龜"姊弟為榮。
- 關鍵字搜索:
-
海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