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我為什麼要回家?(圖)

大雪封路,廣州火車站等待過年回家的人們(Getty Images)

一場大雪,阻斷了多少人回家的路。快過年了,打工在外的農民兄弟被困在火車站,焦急萬分,雪再大,車再擠,也不能阻止他們回家的心。為什麼過年非要回家不可?

親情的驅使

我小的時候,爸爸在外面打工,媽媽在家裡種田,爺爺奶奶年邁,需要人照顧,媽媽很辛苦。我們最期盼的就是年關快點到來,因為年關一到,爸爸就會回來了。爸爸會帶很多好吃的回來,會買肉,買魚,給我們添置新衣,爸爸回來時,是全家最幸福的時候。全家上下都忙著剁魚丸,包餃子,做年飯,一家人其樂融融。有一年,到了臘月二十九,爸爸還沒有回來,我和媽媽都翹首期盼,心急如焚。因為以前爸爸臘月十幾的就回了。我們都很擔心。到了臘月三十的晚上9點多,爸爸到家了,非常憔悴,鬍子老長,媽媽和奶奶摟著爸爸哭。原來爸爸臘月二十六才結工資,在火車站車票又被偷了,買不到火車票,然後乘坐汽車幾經輾轉,才回到家裡。我清楚記得那時爸爸對媽媽說的一句話:為了你娘兒倆和父母,我一定要回。

可以歇一歇了

對農民工來說,出外打工為了多賺點錢,再苦再累的活他們也願意幹,工作強度很少成為他們關心的問題。長期的勞累,過年終於可以歇一歇了。

不只是男人,女人外出打工也不少見。來自江西的黃玉輝與妻子謝玉香在廣東佛山一家傢俱廠打工,在濃重的油漆味和木屑粉塵飛揚的環境中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女人終於不支,年僅43歲的謝玉香便病倒在加班工作台上,後搶救無效。雖然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但勞動強度大時間長是民工很普遍的現象。

家裡有尊嚴

再辛苦對於農民工都是接受的,但被歧視最讓人心寒。無論是在工廠或是上街,處處讓人感到低人一等的氛圍。老闆一句話經常掛在嘴邊,"中國很多東西缺,就是人不缺,不願意幹就走人"。打工掙錢就像是老闆給的施舍,錢掙的沒有尊嚴。

城裡人歧視鄉下人,市民歧視民工很普遍。不用說乘車、進商店去醫院,就連上公共廁所也受歧視。正在進行鄭州市污水管道改造的60多名民工,離他們的工棚10米遠處就有一個公廁,民工張向明說。 "廁所管理員一看我們是民工,就攔住我們不讓進。"

只有回到了家,他們才得到了情感的慰藉和人性的尊嚴。

雖然外出打工承受著那麼多思念、勞累和苦悶,可是年過了,等不到正月十五,又要背上行囊上路了。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宇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