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絕跡百年之久的民俗「鞭打春牛」再現北京建國門古觀象臺,吸引了大批遊人。
北京晚報消息,70歲的耿大媽說:從小就只聽說過鞭打春牛,立春鞭打春牛的傳統從來都是在電視上或書上看過,今天特意來現場看看,還是頭一次見著。
據民俗專家介紹,立春為24節氣之首,每年的立春,民間就有迎春、鞭春和咬春的習俗。「鞭打春牛」的民俗據說從周朝就興起了。鞭牛是為了提醒牛:春天來了,該開始幹活了,別再偷懶了。可人們捨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紙造了個假牛,用柳條鞭打,把真牛牽過來看著。
被鞭牛的大小也有講究,迎春用的牛身長要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 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則象徵一年12個月;四蹄象徵四季;柳條象徵春天,在鞭牛活動中,假牛則被同比例放大。早年間北京城區的第一頭迎春牛被放在了東直門外。在過去,紙牛肚子裡會放著五穀雜糧,鞭牛過後居民就撿拾地上的五穀,泥牛則被居民「瓜分」,拿回家埋到土地裡,象徵五穀豐登。傳說中,一開始是芒神揮鞭,後來發展到在場的最高官吏或德高望重的老人揮鞭,到清朝,皇上也參與了進來,一人三鞭。」
上午10時30分,鞭春牛儀式正式開始。一頭身長1.8米、身高1.4米,與真牛大小和外形都十分相近的黃色塑鋼牛擺在舞臺的正中央,居民代表先後揮鞭,象徵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鞭過春牛後,孩子們將牛肚內二十袋裝有紅豆、玉米、小米、江米、薏米和紫米的雜糧分發給居民,寓意和諧、豐收。
據瞭解,春牛將在古觀象臺內擺放至正月十五,供遊人參觀、鞭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北京晚報消息,70歲的耿大媽說:從小就只聽說過鞭打春牛,立春鞭打春牛的傳統從來都是在電視上或書上看過,今天特意來現場看看,還是頭一次見著。
據民俗專家介紹,立春為24節氣之首,每年的立春,民間就有迎春、鞭春和咬春的習俗。「鞭打春牛」的民俗據說從周朝就興起了。鞭牛是為了提醒牛:春天來了,該開始幹活了,別再偷懶了。可人們捨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紙造了個假牛,用柳條鞭打,把真牛牽過來看著。
被鞭牛的大小也有講究,迎春用的牛身長要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 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則象徵一年12個月;四蹄象徵四季;柳條象徵春天,在鞭牛活動中,假牛則被同比例放大。早年間北京城區的第一頭迎春牛被放在了東直門外。在過去,紙牛肚子裡會放著五穀雜糧,鞭牛過後居民就撿拾地上的五穀,泥牛則被居民「瓜分」,拿回家埋到土地裡,象徵五穀豐登。傳說中,一開始是芒神揮鞭,後來發展到在場的最高官吏或德高望重的老人揮鞭,到清朝,皇上也參與了進來,一人三鞭。」
上午10時30分,鞭春牛儀式正式開始。一頭身長1.8米、身高1.4米,與真牛大小和外形都十分相近的黃色塑鋼牛擺在舞臺的正中央,居民代表先後揮鞭,象徵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鞭過春牛後,孩子們將牛肚內二十袋裝有紅豆、玉米、小米、江米、薏米和紫米的雜糧分發給居民,寓意和諧、豐收。
據瞭解,春牛將在古觀象臺內擺放至正月十五,供遊人參觀、鞭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