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太宗的一生看神意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隋末大業十三年(617年),年方十八歲的李世民,與父親李淵一起起兵反隋。
大業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楊侑讓位,唐朝建立,李淵為高祖,年號武德。十九歲的世民封西府秦王,天下統兵大元帥。
唐朝初年,天下未定,群雄競起,一十八家改年號,六十四處動刀兵,大唐的天下十分危急。為平定社稷,穩固江山,李世民親率大軍,西伐東征,清剿實力強大的割據反王。
武德元年(618年)殲滅薛舉、薛仁杲父子。
武德三年(620年)平定劉武周。
武德四年(621年)生擒竇建德,王世充。唐朝統一中國大業告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太子李建成勾結齊王李元吉,企圖刺殺秦王。秦王李世民忍無可忍,帶眾將領在玄武門誅殺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三天後,高祖立世民為太子。
同年八月初九(626年9月4日),高祖讓位,二十九歲(虛歲)的李世民正式登基,稱太宗,年號貞觀。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患痢疾去世,享年五十二。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李世民都是一位偉大的君王,後人譽為"千古一帝"。他的武功文治,建國奇功,治國大略,超群智慧,寬廣胸懷,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政治開明,經濟發達,社會穩定,文化繁榮,天下太平,被後人稱為"貞觀之治"。
史書對大唐盛世的記載,汗牛充棟,各類民間野史更是口耳相傳,千年不衰。太宗的子孫二十人繼承皇位,使唐朝延續了近三百年。大唐,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
按照現在人的觀念,唐太宗是一個成功者,強者。那麼他的成功,是否就是因為他超人一等的韜略和一群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呢?
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還說,要做成任何一件大事,要有天時、地利、人和。
說白了,決定成敗的因素就是天命,神的意志。神要誰當皇帝,誰就能當皇帝,缺什麼條件也不要緊,全都能補上。
本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命題。
一、不同凡響的出生
歷史上的大人物,一出生,就與眾不同。太宗也不例外。對太宗的出生,史書(舊唐書)上有這樣的記載:
李世民,高祖第二子。母皇后竇氏。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公元五九九年),生於武功之別館。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
太宗四歲時。有一個書生自稱會看相,拜見高祖李淵說:"您是貴人,還有貴子。"見到太宗後又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聽後,怕走露天機,馬上派人追殺那個書生,但已經不知去向。高祖方知此乃神人,深信其言,採"濟世安民"之義為太宗起名世民。
當時還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天下,一個四歲小童,用龍鳳、天日來形容,可不是戲言,如果傳出去,是要招來殺身之禍的。相士把天機告訴李淵,用意深遠。
二、不是爭權奪利之輩
歷史上對於玄武門之變,有人認為是宮廷政變,是李世民為爭奪皇位採取的刺殺行動。好像唐太宗是爭權奪利之人,心黑手狠,篡奪皇位。下面的歷史記載,卻描繪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唐太宗。
早在隋朝末年,大業十四年(618年)四月,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殺於江都,十三歲的隋恭帝楊侑曾提出要讓位於世民。他說:"朕觀唐王之子世民,功勞浩大,四海歸心,願將天下讓他為君爾。"還派了學士蕭造去唐王府開讀關於禪讓的聖旨。
對此,李世民誠惶誠恐,他說:"上有父兄,豈敢背倫失序?還該父親登基。"世民堅辭不受,恭帝遂禪位與李淵。可見世民不是爭權奪利之輩。
高祖登基後,打算立世民為太子,他說:"若是和平年代,應該立長子,但現在是戰亂之時,憑軍功而論,應立世民為太子才好。" 面對父親的建議,太宗堅辭不受。他說:"長幼有序,國家立長,古今不易之理。
有兄在上,世民豈敢!還讓兄長立東宮。" "東宮",就是太子府。尊崇孝悌之道的李世民把太子寶位讓給了年長十歲的哥哥李建成。
從這些記載來看,李世民一讓再讓,說明他當初並不想當皇帝。但是在大唐開國的歷史舞台上,神給他的選擇,除了當皇帝,剩下的只有死路一條。
三、大難不死北邙山
武德元年,原隋朝河南留守王世充殺唐高祖派遣的來使楊通,公然藐視唐朝。不久又殺了傀儡皇帝楊侗,改換年號,自稱鄭王。高祖派秦王領軍前往河南討伐王世充。
臨行前,部將李靖奏說:"二殿下征討河南,雖然能取勝,但也可能有不測之災。我按陰陽推算,有三件事要注意,才能去。"秦王問:"哪三件事?李靖說:"一不可閑遊玩景,二不可打圍射獵,三不要走馬開弓。若依此三件,太平無事回朝;如不信,有百日災悔。"
世民求戰心切,也沒多想,就點頭同意李靖的三件請求。
圍攻洛陽的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月沒有結局,秦王當初速決的設想沒有實現,不覺心中鬱悶。一日,秦王動念,要到附近的北邙山去看一看歷代帝王陵寢。
秦王身邊的謀士袁天罡、李淳風說:"主公還記得李靖交待的不可做三件事嗎?" 秦王說:"我只是要看陵墓,非是遊山玩景、打圍射獵。不會出什麼事。"
李淳風說:"主公決然要去,要在中午前回來,方免無事;如過午時,就會災禍臨頭了!"
秦王說:"我不過午時即回。"
結果,就在秦王看陵墓後,一隻白鹿突然出現,酷愛射獵的秦王一時興起,把李靖、袁天罡、李淳風的警告忘在腦後。他搭弓射箭,中白鹿左腿,白鹿帶箭而去,將秦王引到金墉城下。
秦王在城外四處張望,惹惱了盤據在此的魏王李密,認為唐公子在打探軍情。他派遣秦瓊、程咬金、羅成、單雄信、王伯當等五大將,要活捉秦王。
這五人,都有萬夫不擋之勇。十九歲的世民,身邊只有馬三保、段志玄、殷開山、劉弘基四將護駕,人單馬薄,寡不敵眾。
程咬金在追趕秦王時,曾被秦王射中腿部。為報一箭之仇,咬金捉住世民後,舉起宣花斧,要劈秦王。幸好秦瓊趕到,擋住程咬金,留下李世民一命。
原來,秦瓊在程咬金追捕李世民時,看到秦王紅光罩體,紫霧籠身,半空中顯現出八爪金龍,護著世民。知道秦王乃真命天子。決定暗中保護秦王的安全。
李密原為瓦崗軍的頭領,後改瓦崗寨為大魏國,自稱魏王,是隋末唐初天下紛爭的強手之一。手下有魏徵、徐懋公(李績)等良臣和秦瓊、單雄信等驍將輔佐,躊躇滿志,稱孤論寡,對剛建國的唐朝不大服氣。此時抓到大唐的二公子李世民,不由分說,就要推出朝門斬首,被徐懋公攔住。秦王免去一死,被押在南牢。
唐高祖李淵為救秦王性命,派李密的姻親劉文靖到金墉城拜見李密,送黃金細軟,並與李密稱兄道弟,請求放人。不料李密六親不認,乾脆連劉文靖也押下大獄。
魏徵、徐懋公等通曉陰陽之術,暗中已料定秦王乃真命天子。他們與秦瓊商議後,決定暗中助秦王一臂之力。趁李密領兵出征,魏徵私改李密詔書,放秦王及劉文靖回唐朝。
秦王遭遇百日牢獄,身受皮肉之苦,但神靈呵護,王者不死。年輕的李世民也從中學到了深刻的教訓。在以後統一中國的戰亂中,李世民對李靖、李淳風、袁天罡十分尊重,言聽計從。有高人指點,太宗打仗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這三人都不是等閑之輩,是修道的高人。特別是李淳風、袁天罡二位,在太宗登基後,寫下了流傳至今的"推背圖",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的預言書。
而魏徵、徐懋公、秦瓊、程咬金等良臣勇將,日後都先後歸順唐朝,成了大唐的功臣。秦王邙山遇禍,能結識幾位英雄,也是因禍得福。
四、來自兄弟的暗殺
秦王雖然無意爭奪皇位,但他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中,南征北伐,軍功彪炳,聲望極高。太子李建成妒嫉成仇,認為秦王的戰功威脅了他的太子地位,竟然想殺秦王,保證自己的地位。
建成自知實力不如秦王,故聯合三弟李元吉,對付自己的二弟世民。李元吉比建成更為陰險狠毒,他另有自己的算盤,他想與太子聯手除去秦王,然後再害死太子,篡位奪權。
武德七年(624年),李元吉勸李建成殺秦王世民,他說:"我願意為大哥親手把秦王殺掉!"正好世民隨父親李淵來到李元吉的住所,李元吉派衛士宇文寶埋伏在寢室,伺機刺殺世民;李建成擔心唐高祖也在,當著父親殺二弟,恐怕會生出不測之時,臨時制止了刺殺計畫。李元吉惱羞成怒的說:"我是為大哥著想,對我有什麼好處!"
不久高祖出獵城南,太子、世民和元吉都隨行。建成故意讓世民騎一匹烈馬追逐野鹿,想暗算他。這匹馬經過特殊訓練,在疾駛中突然趴下,沒有防備的人肯定被甩下馬背摔死。結果被世民識破,及時跳下馬背,毫髮無損,因旁顧左右道:"想用這一招殺我,死生有命,暗算有何用?"
秦王的話傳到太子耳中,建成心虛,求李淵身邊的愛妃尹德妃、張婕妤在高祖面前造謠說:"秦王自言天命所歸,將為天下主,哪能隨便就死了。 " 疑心重重的李淵勃然大怒,先召建成、元吉侍側,然後召世民面斥道:"天子自有天命,不要以為你有本事就能當上,你為什麼老惦記著當皇帝呢?"面對如此嚴重的造謠誹謗,世民連忙免冠頓首,請求把自己下獄,由法司調查對質,查清此事。
暴怒的高祖還是不依不饒,當著太子、齊王的面,要治秦王的罪。正在緊要關頭,忽有一內監入報導:"突厥大舉入寇,前已到豳州了。"突厥是大唐的心腹之患,抵禦突厥進犯,非秦王出面不可。高祖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嚇了一驚,清醒過來。他連忙扶起世民,讓他穿戴頭冠,共商退敵之策。天助秦王,世民又躲過了一難。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的一天,建成深夜召世民到東宮飲酒,在酒裡下了毒藥。世民喝了毒酒,肚子劇痛,當場吐血數升,被叔父淮安王李神通扶回到西宮秦府。
正趕上神醫孫思邈仙遊到長安,及時給秦王服了仙丹靈藥,起死回生,救了世民的命。高祖知道了謀殺的真相,出於種種原因,並沒有治罪太子,只是輕輕的責怪李建成:"世民向來不擅長喝酒,以後不要拉他夜飲。"
功臣被妒忌陷害,自古以來就有。如果被皇帝猜疑,則是最嚴重的事,宋代的岳飛,明朝的袁崇煥,都是這種情況。面對父王的疑心,王妃的讒言,太子、齊王的嫉恨、暗殺,世民居然能毫髮無損。若沒有神的保護,縱然有三頭六臂,恐怕也在劫難逃。
五、玄武門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太子和齊王又密謀要假借請給齊王餞行之際,殺秦王於昆明池,然後就說秦王得病暴死。然後再將尉遲敬德等秦府署將活埋,再看誰敢不服!
隔牆有耳,太子身邊的王晊聽到了這個陰謀,連忙密告世民。世民把這件事告訴了長孫無忌等心腹。眾人力勸世民先下手為強,武力解決建成、元吉,為國除害。世民嘆曰:"骨肉相殘,古今大惡。
我當然知道禍在朝夕。咱們還是等他們先動手,再後發制人,拿下他們,如何?"久經沙場的秦王,面臨生命危險,變得如此優柔寡斷。看得出他真是不想走這條路。
秦府眾將可沒有世民那樣仁慈。他們痛陳利害,力主先發制人。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等人甚至威脅,如果秦王再不動手,他們就要逃命而去。秦王再反覆思考後,聽從眾人的意願,為出兵制服建成、元吉等人,做出了周密的部署。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金星於白天劃過長空,據《舊唐書·天文志》的說法,金星白晝劃過長空是變天(皇權變更)的預兆。六月初三(626年7月1日),金星再次於白天劃過長空,太史令傅奕向李淵呈送密奏,稱"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
歷代的皇帝,都要根據天象判斷政局,如朝代更迭,戰事發展,天災人禍,內宮作亂,乃至皇室人員及朝廷重臣大將的生死,根據星相都能解讀。這樣的密報,在當時屬於頭等重要的情報,關係到高祖李淵的帝位,的確非同小可。
此時,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正在串通高祖的愛妃尹德妃、張婕妤,搬弄謠言,加害秦王。而高祖李淵,一方面深知大唐的天下,乃至自己的皇位都是秦王打下來的,另方面又被兩個皇兒和兩個寵妃日夜不停的灌迷魂湯搞的心神不定。
李淵兩年前因聽信張、尹二妃的讒言,差一點就下詔書殺秦王。多虧了西臺御史褚亮冒死直諫,才撤回了詔書。現在又看到傅奕的密奏,頓時疑心大起。李淵將這份密奏轉交給世民,意思是:你說清楚。
很顯然,世民的處境十分危急。父皇轉來的密奏,幾乎就是一道賜死令。秦王除去自殺,幾乎無法消除李淵的疑心。
李世民馬上回覆一份密奏,揭露建成、元吉二人淫亂後宮,並欲冤殺他的陰謀,奏章中說:"兒臣從來沒有對不起他們二人,但今天他們卻要加害於兒臣,好像想給王世充、竇建德這些人報仇。兒臣今天如果屈死,永別父皇,九泉之下,也不願意見到王、竇諸賊!"
面對秦王的聲淚申訴,李淵被打動了,他回覆世民說,他將於明日在宮中召見建成、元吉兩兄弟和眾大臣,一起對質。
第二天,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秦府多位文武官員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建成、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在玄武門遭遇埋伏,被秦王帶領部將尉遲敬德等誅殺。
當李淵知道消息後,問身邊的大臣:"沒料到有這樣的大禍發生,朕該如何是好?" 蕭瑀、陳叔達說:"建成、元吉對大唐起兵沒有貢獻,又無功於天下,因為妒嫉秦王功高望重,想加害於他。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眾望所歸,如陛下立秦王為太子,把天下重任交給他就好了。"
李淵說:"好,這也是朕多年的心願呀!"
高祖李淵招見世民,摸著他的頭說:"這幾天,我差一點就相信謠言而錯怪你。"
世民在父親胸前,大哭不止。從這段歷史記載可以看出,玄武門之變,完全是被迫的自衛措施。對於血腥的結局,世民極為負疚。
太宗即位後,召見傅奕,對他說:"你那個太白金星的奏章,差點要了朕的命。不過以後你還要悉心盡言,不要對那件事有顧慮。" 可見太宗深知天意,不憑個人的好惡行事。
結語
作為唐朝的開國元勛,太宗一生中征戰疆場,殺敵無數。但是,玄武之變,演出了一幕極其慘烈的人間悲劇,也給太宗留了一個心病。既然神要太宗做皇帝,為什麼不讓他順順噹噹的登基,而非要迫他走這樣一條路,使他終生感到不安?
宇宙中存在著相生相剋的法則。要成就多大的功業,就要付同樣大的代價。無論是誰的安排,都無法擺脫。神造就了唐太宗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就要安排他一生的路。即要給他開天闢地的光耀,又要讓他承受難以想像的折磨。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太宗生於王侯之家,少年得志,一路順風。如果不經過真正的痛苦磨煉,就把天下交給他,太宗很可能會躊躇滿志,得意忘形,成為第二個隋煬帝。在神的呵護下,李世民身經百戰,卻毫髮無損;屢受陷害,卻遇難呈祥。
"玄武門"事件,是太宗一生遭遇最嚴重的挑戰,真正可以稱得上是"苦其心志"。" 玄武門"也是太宗的宿命,無法避免。太宗按照神的旨意行事,上順天時、下奪地利、中佔人和,他想不當皇帝都不行。
但按人之常情,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畢竟是不幸的事,在太宗心裏留下了巨大的創傷。這樣痛苦的經歷,反過來又使太宗變得十分成熟,睿智,從而能夠在二十三年的統治其間,臨淵履冰,勵精圖治,召賢納士,廣開言路,普施仁政,開創了空前絕後的貞觀盛世,使大唐江山延續了近三百年。沒有玄武門,中國的歷史就要全部改寫,神能答應嗎?
後人讀史,對玄武門之變,有人嘆息,認為壞了太宗的一世英名;也有人憤慨,指責太宗手段毒辣;還有人讚賞,說太宗臨危不亂,扭轉乾坤。
在筆者看來,這都用人的想法說明神的意圖,得到的結論,往往似是而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按照人的觀念解讀歷史,只能是眾說紛紜,得到的結論也往往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當今社會上流傳的所謂"歷史書",大多是按照"歷史唯物主義 "觀點分析歷史,對於所有關於"天象","預言"和"君權神授"的歷史事件,統統說成是偽造。如此簡單、粗暴的對待歷史,可悲至極。
跳出人的思維來看歷史,把歷史當作一場戲,站在"神創歷史"的高度,才有可能瞭解歷史的真實面目和原因。
- 關鍵字搜索:
-
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