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孩教中國歷史 (圖)

我今年多了一份工作:除了寫博士論文以外,每週還要教兩個小時的中國歷史與文化。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文博士生 殷海潔

這是一年級中文專業的必修課,也是學生們唯一一門語言之外的課程(據一位老師講,也是他們唯一需要"動腦筋"的一門課)。

當然,誰也無法否認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重要性,但與此同時,我難免為剛剛高中畢業的大學生感到心痛:背漢字、記聲調已經夠辛苦的了,他們還要在短短十個星期的時間內把殷商到鴉片戰爭的歷史學個通透!這恐怕不僅對學生們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要求,對我們搞文學的老師們來說難度也不小:我是做當代詩歌研究的,至於戰國時期的哲學、秦朝的官吏制度、南北朝的漢化運動或唐朝的外交觀,我還能知道多少?

答案:不知道的,乾脆就努力學唄!這就是為什麼每週四晚上我都埋頭在一本中國歷史課本裡,認真地研究自己上大學時沒有學好的歷史事件與文化潮流,以便第二天在課堂上再信心十足地傳遞給學生。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中國歷史遠遠沒有我記憶中那麼無聊。

最初開始上大學那段時間,中國的一切實在是太陌生了,根本不知道要從哪學起。結果是,每次聽老師耐心地向我們介紹漢朝的藝術貢獻或唐朝的社會生活,我的第一反應並非老師所希望的那樣,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地反省和提問,而是一種更原始的生理反應:睡覺。

不過現在呢,再重新讀起那些歷史片斷時,每次都會發現一些想不到的趣事。比如說,以前不知道小時候愛在花園裡玩的獨輪車,中國人早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發明瞭;不知道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為了嫁禍王太后,把自己的小女兒親手給掐死;不知道五斗米道是個什麼東西;也不知道清朝時期編的《全唐詩》裡有不少於四萬八千九百首詩,可以與今天的某些詩歌網站有一拼。

歷史是今天的寫照

有時候,在歷史課本學到的知識可以很好地解釋中國人今天還依然存在的某些行為和思維方式。比如說,今天晚上在準備明天下午的輔導課,要教宋朝的歷史與文化。在一張介紹宋朝文藝與社會狀況的書頁上,有一段說起宋朝貴族家庭對體育運動的想法。

第七、八世紀,"胡人"融入了漢人社會,給唐朝文化帶來了許多外來影響,其中包括一些較為血腥的運動方式,例如馬球、騎馬和打獵,等等。宋朝的貴族就很鄙視這類活動,認為凡是需要動四肢的活動都極其不優雅、不文明,跟自己喜愛的山水畫啊、書法啊、瓷器啊、詩詞啊,很是格格不入。從此以後,中國的知識份子就認為需要玩技巧的遊戲和體育比賽都屬於社會地位卑下的人該玩的,被強迫參與有失身份。

讀到這裡,我就聯想到臺北的夜市。2000年第一次去臺北的時候,我十分驚訝地發現,臺北年輕人的腿腳似乎有些不對勁,恐怕是不太能走路。不然的話,為什麼臺北的夜市(本來就是小小的一塊地)充滿無數輛摩托車,青年男女買東西都要從一個攤子騎到隔壁的下一個攤子?

說實話,我當時很不客氣地看他們看了老半天,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才兩三公米的距離,你們還要騎摩托車去啊?!難道你們不覺得太懶惰了一點嗎?!再說,臺北的夜市已經足夠擁擠的了,再加上那麼多輛"機車"以後,要人怎麼走得動啊?

本來以為是懶惰,今天讀了對宋朝知識份子的描寫以後卻發現,其實他們只不過是很自然地繼承了中國的貴族一千年前對鍛練身體的想法:估計如果蘇軾那時候有了一輛摩托車,他也會循著西湖騎來騎去,讓平民用雙腳走著去。

再想了一下,就聯想到一些大陸朋友曾經對我的警示,擔心我每週去游泳,並且游很快的自由泳,肩膀要變寬、脖子要變粗,一不小心我就不是一個漂亮女孩子了,而是個肌肉女。當然,我本來就不覺得自己是個漂亮女孩子,所以她們的勸說也無濟於事。這種話對我的唯一效應,是讓我在心裏頭髮火:誰說女的不可以鍛練身體?為什麼我們身材都要瘦得不行--有一點肌肉不也會很好看嗎?現在可是明白了:這些朋友們的看法也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紀的中國:她們跟臺北機車組一樣,也受到了宋朝文人的影響。原來如此啊!我終於懂得了我們這個世界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瞭解歷史才能瞭解今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