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中國文學對西方人來說是個謎
中國的文學就像這個國家,規模龐大、變化迅速,但西方對其幾乎一無所知。"彷彿一艘駛入視野的大型集裝箱船。"總部位於北京的出版科學研究所的國際研究員保羅·理查森說,"一邊裝滿了聖誕飾物、家電和運動服裝,另一側是堆積如山的圖書、繪畫之類的東西,我們對後者卻毫無察覺。"他繼續說:"若你要一般的《衛報》讀者說出一個中國當代小說家的名字,他們多半答不上來。都說這是中國世紀,但我們還搞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也是世界上消耗原材料最多的國家,如今又成了二氧化碳頭號排放國,它正以勢不可擋的姿態邁向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命運。
但是,隨著北京準備迎接今夏的奧運盛會,這個經濟超級大國的13億人的文化生活對西方許多人來說仍是一個謎--他們的暢銷書作家不為人所知,他們的最激動人心的作家的作品未被翻譯成外文。再加上中國出版業的龐大規模,情況就變得愈發奇特。
"中國的一切都規模驚人。"理查森說,"該國的圖書出版業規模排在世界前三位。從數量來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市場--官方數據是一年60億冊,這還不算大量盜版書。2007年中國圖書市場大約為40∼50億英鎊,位列世界第四,排在美國、德國和日本之後,英國之前。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市場僅次於美國。"
但是,中國的文學彷彿身處與地球平行的另一個世界,許多西方幾乎聞所未聞。儘管不乏大作家、先鋒詩人和暢銷書作者,部分人一年就入賬100多萬英鎊,但正如駐北京的翻譯家兼記者埃里克·亞伯拉罕森所言,有些數字未必可信。
儘管如此,對於想打入這個欠發達市場的出版商來說,機遇前所未有。據翻譯家尼基·哈曼表示,中國人對書籍如飢似渴。"當你到大城市,就會看到書城,規模跟百貨商店差不多,"她說。比如,北京圖書城僱用了約700名員工,上架圖書多達23萬種。"上次我到武漢,當地人週日排隊等書店開門。在書店裡,你會看到人們坐在地上或蹲著看書,過道擠滿了人,手推車裡裝滿了書。書店裡到處都是人。"
與西方不一樣,中國的大多數讀者是年輕人。理查森說:"老一輩的人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他們是在一個十分不同的環境里長大的。他們大多喜歡看經典名著......現在新一代的年輕人對經典不感興趣,他們身處這個變遷的社會,周遭的一切都在變化。觸動他們的是這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