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嚴控物價 重創台商獲利

近半年來物價飛漲,已在民間引發極大反彈聲浪。中國國家發改委昨(廿五)日強調,去年漲價對今年的滯後影響高達三.五個百分點,未來一段時間將民眾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而隨著全中國各地如北京、江蘇、陜西、廣州等省市啟動價格干預動作,不少台商食品業利潤已將面臨重大衝擊。

台商食品業者指出,國際原物料價格頻頻上漲,業者漲價都只是反映成本。當前一公斤麵粉價格已從一.五元人民幣漲到二.二元,一噸棕櫚油更從五百美元漲到一千多元,去年如果沒有進行大規模調價(調幅至少在一○%以上),或是擴展市場佔有率與組織企業結構的業者,面對官方插手,今年利潤可能會受到影響。

但這名台商表示,很多台資企業都反應不及,去年並沒有調價,如今原物料成本持續上升,中國政府短期內嚴格控管價格情況下,一些生產中端產品業者如食品、面類、水餃等台資企業,都只能苦撐等待調控結束。

而一位華東地區台商則強調,官方控管物價有利有弊,好處是打壓原料價格有助於節省成本,壞處是若從產品來調控,將有損利潤。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地區的牛奶與乳製品,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價幅度直逼五○%;全大陸的泡麵價格大幅提升二○%到四○%;植物油價格也調漲了二○%

為避免引發民怨,同時防止有人趁著年關將近惡意操控物價。因此,一月中旬,發改委邀集了十二家在乳品、食品、植物油等市場的重量級業者開會,其中包括頂新康師傅、統一兩家知名台商。而遭到發改委點名的頂新康師傅集團高層人士受訪時表示,發改委希望業者配合政策的要求。簡單而言,就是短期內不要再漲價。

目前大陸也已明確規定,這些被點名的企業,如果一次性調漲價格達到四%以上、十日內累計調漲價格達到六%以上、三十日內累計調價達到一○%以上者,需要在價格調整後的廿四小時之內,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書面報告調價情況。

物價部門在收到企業書面報告後,若三天內未進行答覆,則表示同意企業調價。此外,如果相關企業不配合執行官方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最高可被罰一百萬元人民幣。

這場會議過後,大陸官方干預價格的動作迅速推展到地方,廣州更從食品通路與糧食業者下手,找了十六家包括好又多、百佳等超市業者開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