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痛苦從何而來?
從 「完美」止痛藥的負面效果所想到的

大概很少有人會把痛苦當成一件好事,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簡單。

(一) "完美"止痛藥的負作用

2007年3月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撰文討論了這一問題。這篇題為"‘完美的'止痛藥並不好"的文章中說,許多人患有背痛、關節炎、頭痛等慢性疼痛,這在生活上與經濟上都造成了一些影響。過去及最近的臨床研究中開發出了一些止痛劑,有著顯著的效果。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藥物可能"好的過頭"了。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指出,疼痛是一種保護的機制,能讓人減少身體損傷等危害。比如說,疼痛能夠讓人意識到自己身體哪地方不正常了,從而採取措施。但如果一個人長期使用"過於完美的"止痛藥,那麼當身體異常時他可能根本就感受不到,更別說去尋求治療了。這種後果是災難性的,可能造成中風、心肌梗塞、腸梗阻等,造成終身的殘疾癱瘓,甚至死亡。

不只是一般人,對運動員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止痛藥可以減輕肌肉拉傷等造成的疼痛,但如果人因此而感受不到疼痛,在進一步的訓練中所承受的負荷可能會延遲拉傷的恢復,甚至導致新的損傷。

(二)當人感受不到痛苦時

早在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報導了對一些兒童的觀察。這些兒童來自於巴基斯坦,由於先天性的基因缺陷,所以他們喪失了痛覺,但其它感覺正常。

研究發現,這6個兒童由於感覺不到自己咬自己的疼痛,結果他們的嘴唇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傷害,一些需要做整形手術,還有兩個甚至失去了三分之一的舌頭。他們多數都經歷過骨折或骨頭感染,而這些只有在他們跛著腳走或一肢不能運動之後才會被發現。其中些兒童有些也曾被滾燙的水或水蒸汽燙傷過,或者坐在電暖爐旁被灼傷。

對這6名年齡6到14歲不等的兒童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除了痛覺外,他們神經系統的其他功能皆為正常為,比如,他們有觸覺,能感覺到冷暖、發痒和壓力。

(三)給我們的啟示

這樣看來,痛苦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它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身體哪個地方不對頭了,從何採取措施去治療或補救。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看來是很有道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人行善事會給他人帶來方便,做惡事會給他人帶來痛苦。按照天理的話,這些都得償還。所以佛家認為人生中的痛苦是有原因的,是在還過去的業債。

正因為這樣,與其逃避,不如堂堂正正的面對現實,實實在在的待人處世;帶著善心,與人與已都無愧。

否則,如果不顧他人、一意孤行,就會釀成苦果。史載,南北朝時代的宇文邕(公元543-578)做了北周武帝之後,禁止佛法的傳播和信仰。到了隋朝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公元598年),有個叫趙文昌的人,忽然暴死,但心頭微溫,家人停屍不敢入殮。趙文昌到了地獄,見到北周武帝宇文邕,身上帶著三重鉗鎖,非常沉痛慘苦的問他:"你還認識我嗎?"趙文昌回答:"我當年是您的侍衛官,日夜侍衛著您。"武帝說:"你既然是我的舊臣,你是暫時到此,不久即可回去。你回去後,替我對隋文帝說:我原先的各種罪過都快要償還清了,只有鋤滅佛法這條罪惡,實在深重,償還不盡,至今未可赦免。希望隋文帝為我做一些功德,我藉此福佑,方可得離地獄。"趙文昌答應照辦,繼續往前邊走。見到一個大糞坑,裡面泡著一個人。趙文昌問身邊帶領他的人:"這人是誰?"那人回答: "他是秦朝大將軍白起,罪孽還沒有受完呢!"(註:白起曾殺投降趙軍40萬。)後來,趙文昌就復活了。他把北周武帝的境況和請求,上奏給隋文帝。隋文帝下令,教天下百姓廣行善事,為北周武帝做功德,還命史官把這件事寫入隋朝的國史。

這個故事,對今天的人也是很有啟發意義的。也就是說,自己將來的命運,與自己現在的行為有很大關係。

本文留言

作者周正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