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防寒需從背部、足部起

中醫學認為,背部是人體經脈中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而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好像"籬笆"一樣,起著防禦外邪侵入的作用。當風寒外邪侵人人體時,足太陽經往往首當其衝。

所以背部保暖不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背部侵入,直達與背部腧穴相關的臟腑和組織器官,損傷陽氣而致病,或使舊病復發、加重。背部受涼除了能導致腰酸背痛,還可通過脊髓神經影響上、下肢肌肉、關節及內臟,引起不適,甚至得病。

因此,對老人、兒童和患有過敏性鼻炎、風濕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暖背尤為重要。其實背部保暖的方法很簡單,穿著一件貼身的棉(或鴨絨,或皮毛)背心就行了,睡覺時也要注意不要讓背部著涼。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心離心臟最遠,足部皮下脂肪薄,保溫能力差,而腳掌與上呼吸道黏膜又有著密切的關係,一旦足部著了涼,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毛細血管的收縮,導致抗病能力降低,潛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病毒乘虛而入,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和泄瀉等症。

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部,如參加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

冬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不低於45℃,60∼70℃為宜)燙一燙腳,即能禦寒又能有效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腳的營養供給,保持皮膚柔軟,清除下肢的沈重感和全身疲勞。

同時,熱水對大腦皮層也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利於促進睡眠。此外,如果所泡洗的熱水,改用中草藥甘草、芫花煎劑,可防止凍瘡;用茄桿連同根葉煎洗,可控制凍瘡發展;用煅牡蠣、大黃、地膚子、蛇床子煎洗,可治療足癬;用雞毛煎洗,可治頑固性膝踝關節麻木痙攣;用白果樹葉煎洗,可防止小兒腹瀉;用浮萍、麻黃煎洗,有利於水腫的消退。所以俗話說"睡前燙燙腳,勝似吃補藥"。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