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出口徵稅 旨在平抑物價

中國自明年1月1日起,對多種糧食徵稅一年,以協助平抑國內食物價格上揚。

國際玉米價格也升至11年來最高點

官方新華社報導,中國宣布將從1月1日至12月31日,對小麥、玉米、稻穀、大米、大豆等原糧及其制粉產品徵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暫定關稅。

這是繼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麥、稻穀、大米、玉米、大豆等84類原糧及制粉產品的出口退稅後,中國政府再次通過稅收槓桿抑制近期增長過快的糧食出口,引導糧食向國內供給,以平抑其價格上揚。

此次開徵出口暫定關稅的產品共涉及57類小麥、玉米、稻穀、大米、大豆等原糧及其制粉產品,其中麥類和麥類制粉出口暫定稅率分別為20%、25%,玉米、稻穀、大米、大豆出口暫定稅率為5%,玉米制粉、大米制粉、大豆制粉出口暫定稅率為10%。

近段時間來,受國際糧價不斷攀升影響,中國出口糧及其制粉價格存在較大價差,從而帶動了中國小麥等原糧及其制粉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

糧食出口的猛增從根本上推動了國內糧價上漲的預期,並使糧價上漲成為當前物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最新海關統計顯示,2007年1月至11月,中國小麥和玉米的出口量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06.51%和85.3%,大豆的出口量同比增長24%。

這些數字引起了政府和學界的擔憂。在日前宣布取消小麥等原糧及其制粉產品出口退稅之際,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曾表示,調整部分原糧及其制粉產品的出口關稅是為了確保國內糧食供應,穩定目前糧食價格水平,緩解貿易順差。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