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寧波同和醫院黑心文件曝光 直銷藥害死病人(圖)

 2007-12-23 20: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2月19日,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建立醫務人員醫德考評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醫生廉潔行醫,因病施治,在臨床診療活動中,收受財物或提成的,醫德考評結果應當認定為較差,然而,浙江寧波的一起醫患糾紛,揭開了一家醫院牟利的潛規則,金額比醫生個人拿提成更大,方式也更直接。

  照片上這位小夥子名叫楊達,今年只有24歲,然而,就在今年8月9號晚上9點30分,他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了24歲。據楊達哥哥楊都介紹,當時楊達不舒服,給哥哥楊都發了一條簡訊,然而這條簡訊卻成了楊達在這個世界上發的最後一條簡訊。

  8月10號清晨,楊達被發現死於自己居住的出租屋內,楊達今年夏天剛剛畢業,他的家人說,楊達的身體很好,死亡前沒有任何其它徵兆,幾經考慮後,家人決定進行屍檢。

  報告上的結論是急性過敏引起的休剋死亡。是什麼原因引發楊達急性過敏?楊達的家人在收拾遺物時有了新的發現,8月9號下午,也就是楊達死亡當天,楊達曾經在寧波同和醫院就過診,並且接受過輸液治療,這份寧波同和醫院的門論記錄顯示,楊達在這裡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靜脈注射了克林黴素和左氧氟沙星,然而,楊達的家人找到同和醫院時,卻得到了醫院的否認。在接下來的交涉中,院方始終否認對於楊達的死負有責任。

  幾經交涉後,楊達的家人把寧波同和醫院告上了法庭,今年12月5日,當地法院開庭審理了這一案件,不過,就在法庭上,楊達的家人卻突然拿出了幾份文件,楊達的家人說,這些文件是他們無意中在同和醫院發現的,就是這些文件,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事件峰迴路轉。

  這就是楊達家人在同和醫院發現的內部文件。在這份獎金考核試行草案中,醫院規定了獎金分配原則:採用經濟指標與工作質量考核相結合的方法發放資金。對皮膚科、內科等業務科室實行經濟指標考核,草案還規定,達標科室將發放獎金。草案簽發日期是2003年3月14日。在另外一份文件中,同和醫院規定,臨床醫生在使用藥品時,對非醫保病人必須使用直銷藥品,杜絕使用同種類藥品的醫保甲類藥,對醫保病人,在醫保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使用直銷藥品中的乙類藥。藥房、收費處有權對不符合規定的處方審核,並可與醫生聯繫更改處方。這份文件的抬頭顯示,這是醫院內部的受控文件,簽發日期是2004年5月。在這份文件列出的直銷藥品名錄中,記者找到了給楊達使用的兩種藥品。楊達的家人告訴記者,這兩種是抗生素藥,這屬於是聯合用藥,因此他們認為這是過度醫療行為。

  在這份經濟指標考核表中,規定了各科室的業務指標和超額獎考核比例。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份經營業績分析表,這份表製作於2004年10月,分析的是余茂傑和居海宇兩人的經營業績,上面詳細分析了接診成功率、複診率、收入、單體消費、人次消費等指標,在這份業績表上還有這樣的經營分析:單體消費達到了指標要求,人次消費額居海宇主任已達到指標要求,複診未達指標要求,接診成功率差距較大,並希望兩位主任繼續努力。楊達的家人告訴記者,這裡的余茂傑就是給楊達開藥的主治醫師,這些文件就是在余茂傑辦公室裡發現的。

  就在家人為了楊達意外死亡和寧波同和醫院交涉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同和醫院的內部文件。這些文件明確要求,把醫生的收入和業務指標相掛鉤,醫生給病人開的藥越多,讓病人來醫院就診的次數越多,醫生賺的錢就越多。在這些文件背後,還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資料顯示寧波同和醫院是一家2002年改制的民營醫院,在醫院的專家介紹展板上,記者沒有找到楊達主治醫師余茂傑的名字,不過在同和醫院的網站上,還保留著對余茂傑的介紹,知情人透露說,現在他已離開了同和醫院,幾經周折,記者撥通了余茂傑的電話。

  余茂傑:"不接受你們採訪,不接受你們採訪,不需要你們採訪。你們找醫院去。"

  余茂傑說,他對醫院的那些文件一概不知情,業績考核他也不清楚,所有的事情都是醫院的事,和他無關。

  記者隨即來到了寧波同和醫院,兩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所有的醫院負責人都出差了,現在聯繫不上,而就在和這些工作人員交涉過程中,兩名中年男子從樓上下來,對記者觀察了一番後又匆匆離開了。

  面對鏡頭,後面的這位中年男子終於承認,他叫劉俊濤,是同和醫院的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劉俊濤最終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劉俊濤告訴記者,醫院的管理層更換十分頻繁,他是2004年12月份來到同和的,在他來後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文件,對於文件上提及的單體消費、人次消費等考核指標,劉俊濤說,他從來沒有聽說過。不過當記者問到直銷藥品的含義時,劉俊濤承認,民營醫院中確實存在著直銷藥。

  劉俊濤:"為什麼要採用他這個直銷藥的問題,就是減少了中間的環節,因為你醫藥公司中間商都有一筆差價比他們賺去了,我們就是有一個自主就是可以直接從企業進藥。"

  採訪中,劉俊濤反覆表示,這些文件現在已經作廢,但又拒絕提供任何相關證明,同時他又一再強調,對這些文件相關部門已經有了結論。

  事後,記者才知道,剛才在同和醫院第一個擋住鏡頭的那個中年男人就是這家醫院的執行院長,而同和醫院的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劉俊濤一再強調,他們是這些文件出臺之後才接手這家醫院的管理工作,對院方早先的規定毫不知情,但他又拒絕提供任何證明來印證自己的說法,那作為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者,寧波市海曙區衛生局又知不知道同和醫院曾經出臺過這些文件?

  12月17號,記者來到了寧波市海曙區衛生局,衛生局局長林兵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林兵說,對於同和醫院存在的問題,他們事先根本不清楚,在當地媒體報導了這幾份文件內容後,他們進行了調查,林兵說,楊達家屬提供的文件確實是真實的,在2003年一段時間裏,同和醫院確實制訂並試行過"醫務人員收入與業務收入直接掛鉤"的管理制度,但林兵說,從2005年10月至今,現行制度中未發現醫院存在醫務人員收入與業務收入掛鉤的現象。

  林兵解釋說,同和醫院領導層調整過多次,原有的負責人都早已離開,現在的領導班子是2005年10月份調整的,並制訂了新的考核方案,這就是同和醫院向調查組提供的相關文件,落款日期是2005年10月1號。林兵告訴記者,正因為同和醫院提供了這份新方案,所以他們認定,同和醫院2005年以後並沒有違規行為。那麼對這份文件的真實性,海曙區衛生局有沒有做過深入調查?

  "只能講我相信他這樣執行了,因為他們是跟我們承諾了。"

  事實上,林兵承認,多年以來,衛生部門對於同和醫院的監管確實存在漏洞,比如,楊達家屬所提供的同和醫院的這些材料,海暑區衛生局此前就毫不知情。

  同和醫院以負責人已經更換為由,堅決否認院方把醫生收入與開藥金額掛鉤,而寧波市海曙區衛生局調查認為,儘管同和醫院在2003年曾實行過醫務人員收入與業務收入掛鉤的制度,但2005年10月至今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可是,如果我們拿著這些院方宣布做廢的文件,仔細對照醫院現在的處方和相關記錄,還是能發現不少異常之處。

  在楊達家屬提供的這些同和醫院內部材料中,一份經營業績分析表尤為引人注目。而在這份分析表上,複診指標更是引起了諸多非議。楊達案件的代理律師周德海也曾經是一名醫師,他告訴記者,當聽說醫院竟然用複診指標來考核醫生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極端震驚,這是違背了醫療的基本原則。

  周德海說,如果用複診指標來考核醫生,那麼只能導致一個後果,只要能讓患者多花錢,多來醫院,那麼醫生就會不擇手段,或者是故意加重患者的病情,或者濫用藥物,引發患者的其它症狀,那麼這種解釋是否符合同和醫院的初衷,記者採訪了同和醫院辦公室主任劉俊濤,劉俊濤表示毫不知情。隨後記者又採訪了海曙區衛生局局長林兵。

  林兵認為,這裡的複診指的是醫院通過醫術和服務,來要求醫生爭取更多的回頭客,當記者提出,這張表分析的只是十二天的經營狀況,在這十二天內,常人很難因為治好了一種病後又因為其它疾病光顧同一家醫院時,林兵又做出了這樣的解釋:"這個項目實際是一個整體的設計項目而不是10天裡的項目,這裡面複診次也就是說一個人平均基本上是一次多一點,也就是說及個別人有第二次去的,最高也就是1.2次,說明他這個複診率是不高的。"

  實際上,林兵忽略了一點,1點24的複診率並沒有達到指標要求,那麼到底同和醫院設計的複診指標是多少?哪種解釋更符合同和醫院的初衷?由於缺乏相關證據,記者一時也難以做出評判,但是對於這份要求使用直銷藥品的文件,林兵說,導向上確實存在問題,這裡面實際上跟醫院利潤有關係,可能用直銷藥中間利潤是很大的。

  那麼這中間的利潤到底有多大,林兵表示並不清楚,同和醫院的辦公室主任劉俊濤則以"涉及到商業機密"回答了記者。然而,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其實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所謂直銷藥品就是醫院直接從廠家購進的藥物,楊達的門診記錄顯示,他使用的都是這份名單中的直銷藥,克林黴素單價為35點7元,左氧沙星單價23點2元,那麼這兩種藥物的出廠價分別也就是三四塊錢,左氧一二塊錢。

  林兵說,根據調查結果,海曙區衛生局對同和醫院進行了通報批評,做為主管部門,他們現在能做的也就是這些,那麼對於類似的行為,衛生主管部門又將如何加強監管?

  "可以監管但是我們必須要找線索,我強制是沒有辦法的,也可以說,我如果從中有線索了或者有什麼了我們要求他提供,他堅決說沒有,那麼我們找他們職工,比如說開座談會瞭解一些情況,個別的諮詢,如果這些線索仍然是沒有的話,那我們是沒有辦法。"

  周德海律師則認為,僅靠加強監管遠遠不夠,周德海建議,建全醫療從業人員、醫療機構市場准入制,同時建立醫師不良記錄查詢制,才能有效杜絕類似違規行為發生。

  半小時觀察:深化醫改才是改善醫患關係根本

  最近幾年,醫患糾紛不斷發生,患者對於醫院的不信任感也越來越高。造成這種現狀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患者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醫療行業也的確存在一些害群之馬,嚴重敗壞了醫生的形象。

  醫患之間需要和諧,患者要理解醫生和醫院,但是醫生和醫院更應該尊重和愛護前來求助的患者。所謂醫者父母心。我們並不強求醫生和醫院將患者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來對待,但是醫生和醫院至少得遵守"治病救人"這個最起碼的醫德。

  在中國的古代,醫生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傳統知識份子都堅持"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理想;在現代中國,醫生更被定義為"白衣天使",行使著"救人救世"的崇高使命。但是金錢矇蔽了一些人的良心,利慾薰壞了一些醫院的心腸,為了錢,為了經濟指標,他們不顧自己的形象幹起了醜惡的行為,這樣的醫生、這樣的醫院,雖然只是少數,卻嚴重玷污和敗壞了"白衣天使"的形象。

  重塑白衣天使的形象,我們需要加強醫德教育,也需要對醫療衛生這個特殊的行業重新做出定位。如果層層加碼的利潤指標,把醫院變成了賺錢機器,我們就很難要求醫生不變成宰客的店小二。現在,政府拿出了醫德評判標準,但改變扭曲的醫療行業和醫患關係,還得靠醫療體制進一步完善,只有還醫療的本來面目,才能讓更多的醫生恢復白衣天使的面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