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本質是科學家為政治家做註釋

作者:王維洛  2007-12-02 04: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為了平息國內外媒體對於三峽工程的質疑,中國官員總是把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拿來做救命稻草,言必「三峽工程的上馬是經過工程可行性論證的」。1986年開始1989年結束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本質是什麼?它到底有多少「科學」含量?

一、三峽水庫蓄水後,三峽工程問題漸顯

1992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了國務院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提案,1994年12月三峽工程正式開工,1997年11月長江截流,2003年6月三峽水庫正式蓄水,之後三峽船閘試航成功,三峽水電站第一臺發電機開始發電。三峽工程進展得出奇的順利,特別是沒有出現資金不足的問題,似乎關於三峽工程爭論的塵埃已落。此時,李鵬的心情也特別好,讓人把他的「眾志繪宏圖」的詩刻在石碑上,豎立在三峽大壩壩區的公園裡,流芳千古。

但是,三峽水庫正式蓄水一個半月之後,2007年7月13日零時二十分三峽大壩上游56公里處的秭歸縣千將坪發生特大山體滑坡。滑坡體前沿湧入長江支流青干河後,形成的淤壩導致青干河堵塞斷流。淤壩長128至400米,厚145至400米,淤壩壩面最高處高程達178米,最低處149米,淤壩前水位不斷抬高使一些民房面臨淹沒危險。千將坪滑坡造成十二人死亡,另外十二人的屍體的沒有找到,一共是二十四條人命。千將坪滑坡是一老滑坡,受三峽水庫一期蓄水和降雨的影響發生復活下滑。

千將坪滑坡是三峽工程建設上的一個轉折點。接踵而來的三峽工程問題是白帝城的安全問題;三峽水庫的水質問題;三峽船閘的通過能力問題;三峽庫區消落帶的可能發生瘟疫問題;三峽水庫水位調節帶來的誘發地震、滑坡問題;水位調節帶來下游航道水位過低、航運困難;長江口海水倒灌時間提前、強度加大;水庫清水下泄所造成的長江中下游江堤被沖潰;入海物質發生變化;移民新址將被水庫庫水淹沒;重慶洪水水位抬高,部分城區被淹沒;三峽庫區移民缺乏之前所許可的土地或者是工作位置,移民補償費支付不足,移民面臨無地可種,無工可做,生活無出路的狀態……

二、可行性論證六個方案無論哪個勝出,都是建設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二個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大型工程項目(另外一個是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是文化大革命之後第一個通過工程可行性論證的建設項目,被讚譽為「民主、科學」決策的典範,是中國崛起的象徵。

為什麼一個通過「民主、科學」決策的工程,會出現這麼多「先前未曾預料到的」嚴重問題?如果一個工程可行性論證不能預見這麼多嚴重問題,這個工程可行性論證還有多少「科學」份量在裡面?

其實1986年開始、1989年結束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不是論證三峽工程可建還是不可建,而只是論證三峽工程的蓄水位應該是多少高?上馬三峽工程,這是已經決定了的事情。1982年11月24日鄧小平在聽取國家計委匯報時對三峽工程表態說︰「我贊成搞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鄧小平終於為三峽工程開了綠燈。1984年國務院原則批准三峽工程,遭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反對,特別是全國政協委員們的反對。1986年3月,鄧小平接見美國《中報》董事長傅朝樞時表示:對興建三峽工程這樣關係千秋萬代的大事,中國政府一定會周密考慮,有了一個好處最大、壞處最小的方案時,才會決定開工,是決不會草率從事的。仔細讀讀鄧小平的講話,就可以體會到中國政府只是在等待水庫大壩的建設方案,而不是考慮是否建設的問題。1986年趙紫陽向鄧小平匯報:「看了三峽後認為有三個問題:技術、經濟、政治。技術經濟問題都可以解決,難辦的是政治問題。一些反對的同志,並不是這個方面的專家,有的主要是對共產黨有意見。如果將來人大審議時,有1/3棄權或反對,就成了政治問題。」鄧小平的回答說:「上有政治問題,不上也有政治問題,不上的政治問題更大。」可見鄧小平決心已下。1986年4月3日,李鵬在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三峽工程是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的一項偉大工程,中國政府對這個工程的態度,總的講,第一是積極的,第二是非常慎重的。現在還沒有就這項工程是不是正式開工作出決定。李鵬在回答記者問時,強調了三峽工程的防洪、發電、航運等的綜合效益,是一項偉大工程。1986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發的關於進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研究的15號文件說得更加清楚︰「決定由水利電力部負責廣泛組織各方面的專家進一步論證修改原來的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請注意,是進一步論證修改原來的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是在1984年國務院原則批准三峽工程的文件上的加深。

1986年開始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研究一共進行了六個建設方案的研究,它們分別是︰

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
正常蓄水位海拔160米,
正常蓄水位海拔170米,
正常蓄水位海拔180米,

一級開發分期建設,兩級開發。

可以看出,無論可行性論證研究結果如何,不管中間哪個方案勝出,都是建設三峽工程。

三、三峽工程問題的本質是科學家做註釋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本質,就是政治家畫個圈,科學家做註釋。這裡可以拿幾個實例來作證。

第一個實例是三峽水庫防洪庫容。

三峽水庫防洪庫容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最重要的技術數據,因為它關係到三峽工程的第一目標——防洪能力的大小。簡單地說,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高,防洪庫容就大;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低,防洪庫容就小。經過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三年的工作,得出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海拔145米。按照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的定義,海拔145米至海拔175米之間的庫容為防洪庫容,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定義,這庫容為有效庫容,有效庫容再分防洪庫容和發電的興利庫容。所以防洪庫容比221.5億立方米更小)。

早在1984年11月,李鵬向中共中央遞交的三峽地區和重慶考察報告中,就有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為220億立方米的結論,而李鵬向中央建議的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180米,比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所建議的要高出整整5米,而且李鵬也沒有定義防洪限制水位的高度。正常蓄水位海拔180米的防洪庫容怎麼能和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的防洪庫容量真好一樣呢?如果說這是一個巧合。那麼事情還有下面的發展。三峽工程論證結束後,清華大學教授張光斗給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寫信,說經過清華大學水利系師生的計算,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是計算錯誤的結果,這個錢正英也知道,也經過長江水利委員會證實。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的這個錯誤計算結果,怎麼和李鵬向中央建議的數字就一樣呢?

第二實例是三峽工程的兩線五級船閘的單向通過能力。

早在1981年7月,長江流域辦公室副主任魏廷錚在向鄧小平匯報三峽工程時說,三峽工程的船閘的單向通過能力為每年5000萬噸。1981年魏廷錚尚不知道有三峽水庫蓄水位海拔175米的計畫,更不知道三峽船閘的設計是兩線五級船閘。1986年開始的論證,根本無法達這個數字。他們做了幾個計算模型,通過一個比較接近實際的模型的計算,最大的單向通過能力約為每年3500萬噸。沒有辦法完成任務,他們只好為模型設計了一個最理想的條件,全部使用萬噸船隊,只有這樣單向通過能力才能達到每年5000萬噸。但是長江上根本不可能全部使用萬噸船隊,而且按照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汛期水位控制在海拔145米,每年起碼有6個月時間不可能通行萬噸船隊,所以全年全部使用萬噸船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為了讓政治家滿意,科學家在論證報告中寫道︰要想達到單向通過能力每年5000萬噸,就要多使用萬噸船隊。這是一個條件句,條件不成立,結果也不成立。為什麼科學家要這樣做?因為三峽工程的船閘的單向通過能力為每年5000萬噸的目標是政治家早已定下來的。科學家無法論證這個目標能夠達到,只能想方設法給政治家一個滿意的答覆。科學家連說一個不字的勇氣也沒有。科學家的這個「要想達到單向通過能力每年5000萬噸,就要多使用萬噸船隊」的結論,到了國務院向全國人大的報告中,就成為「三峽工程的船閘的單向通過能力為每年5000萬噸」。

第三個實例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分為十四專業組,其中有一個生態環境組,專門研究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組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馬世駿,顧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學煜,有一位副組長叫方子雲。生態環境組對於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結論是︰弊大於利。但是為了避免和上級領導的直接矛盾,馬世駿建議在結論後面再補上一句話,即許多弊病是可以通過人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馬世駿的建議為絕大多數小組成員所接受,但是侯學煜先生不同意,所以也就沒有在報告上面簽字。1989年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結束,生態環境組的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弊大於利,但是許多弊病是可以通過人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馬世駿和方子雲都在這個結論上面簽字。

1991年上半年,侯學煜先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去世,一個月後馬世駿在河北一場車禍中喪生。1991年9月國務院三峽審查委員會任命方子雲為生態環境組二組組長,重新編寫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報告。經過改寫,生態環境組二組的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現在中國政府引用的就是「利大於弊」的結論就是來自生態環境組二組。作為生態環境組二組組長的方子雲既在「弊大於利」的結論上簽字,又在「利大於弊」的結論上簽字,這不是按照政治家的意願作註釋,又是什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