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及其演變(圖)
聯通亞、歐大陸的蒙古帝國(附圖:1200-1480年蒙古帝國版圖),是靠武力征服建立起來的龐然大物。帝國疆域內的 各民族,各有自己的語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社會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蒙古帝國堪稱為複雜的多民族政治聯合體。作為帝國的統治民族——蒙古 族,主要從事遊牧業,手工業和商業尚不發達。蒙古統治者通過征服戰爭,將大批手工業者移居蒙古地區,讓他們在某種監視狀態下從事手工業勞動;而商業則被西 域商人所壟斷。手工業和商業主要為統治者的生活需求和戰爭服務,並沒有使蒙古的社會經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蒙古人仍然從事鬆散的遊牧經濟。所以,在蒙古本 部沒有形成能夠統一整個蒙古帝國的經濟中心。
術赤兀魯思(金帳汗國) 統治著欽察人和俄羅斯人。欽察人操突厥語,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部分人從事定居性的農業生產;俄羅斯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信仰東正教,封建生產關係很發 達。術赤兀魯思的地理位置與蒙古本部距離遙遠,從拔都斡爾朵(宮帳)到蒙哥大汗的斡爾朵,行程需要4個月。波斯、阿拉伯是個農業發達、城市工商業也很繁榮 的地區,居民操波斯語和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在伊利汗國(伊兒汗國)和察合臺汗國以及窩闊臺汗國統治之下,有定居的農民和遊牧的牧民,有佛教徒,亦有 伊斯蘭教徒;居民成分亦很複雜,有畏吾兒人、哈兒魯人、契丹人和土庫曼人。所以,西道諸王的兀魯思(汗國),在政治、經濟、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方面與蒙古 帝國的中心--中央汗國及其蒙古本部,有著很大的差異。
隨著被蒙古軍鐵蹄征服的疆域不斷擴大,成吉思汗與其幼子托雷將統轄的95千戶組成"中 央兀魯思"(中央汗國),將東部(興安嶺及其以東地區)作為"忽必"分封給哈撒兒等他的四個兄弟,將新征服的西方諸地作為"忽必"分封給術赤等他的三個兒 子。這樣,在蒙古帝國初期,除成吉思汗直轄的"中央兀魯思"外,由其"黃金家族"分別統治的東道諸王和西道諸王兀魯思(汗國)便誕生了。
在蒙 古帝國時期,成吉思汗直至蒙哥大汗將各兀魯思的財政、軍政大權均掌握在自己手裡。中原漢地、河中(阿姆河與錫爾河間)地區以及阿姆河以西諸地,由大汗指派 官員編籍民戶,徵收賦稅。所徵賦稅,除留給諸王應得部分外,其餘部分都作為帝國的費用收歸國庫。軍政大權則由大汗派去的鎮戍軍將領和達魯花赤(大斷事官、 督官)掌握;大汗有統領全國軍隊的權力,戰時下令徵召各宗支的軍隊出征。不經大汗同意,諸王無權將其領地分封給他人。而東方諸兀魯思一直在大汗控制之下。 到元代,東方兀魯思受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的節制。
但西方諸兀魯思自誕生初期就表現出離心傾向。成吉思汗在世時,四個兒子對汗位繼承權曾產生過 糾紛,成吉思汗對他們說:"天下地面盡闊,你們要各守封國。"在西方兀魯思中,蒙古人數很少,而且與其他民族雜居、通婚,很快被當地民族所同化。同化的過 程首先始於統治階級上層,他們迷戀於城市生活,放棄了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到14世紀,術赤兀魯思的蒙古人已操突厥語;察合臺兀魯思和旭烈兀兀魯 思到14世紀末也已完成了伊斯蘭化過程。西方兀魯思的統治階級,除了蒙古人外,還有被征服民族的上層人士,其中蒙古上層人士擔任達魯花赤和萬戶長、千戶 長,各級行政組織保留原組織形式,由當地民族上層擔任。這樣,其統治方式與政權機構均與蒙古本部相異。
蒙哥大汗統治時期,各兀魯思承認大汗的宗主權,可是據《出使蒙古記》所載,帝國似乎分成兩大勢力範圍,蒙哥大汗控制東部,拔都汗控制西部。《史集》亦同樣記載,蒙哥大汗把西方的軍政大權委付給拔都全權處理。
1241年窩闊台大汗逝世後,汗位空虛達五六年之久,宗王們各自為政,蒙古帝國的中央權力開始削弱。蒙哥大汗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布哥爆發了爭奪大 汗位的戰爭。察合臺汗國的八剌汗(察合臺之孫)聯合海都反對忽必烈和伊利汗國的阿八哈汗。八剌曾率兵渡過阿姆河,同阿八哈汗作戰。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 坦城市)以北地區原為術赤(金帳汗國)的勢力範圍,旭烈兀西征後將這一地區劃入自己的封地(伊利汗國)之內,結果又造成1262年開始的別兒哥汗同阿八哈 汗爭奪高加索地區的長期戰爭。蒙古帝國就在"黃金家族"的內訌中開始分裂。而於1271年即位的忽必烈則將其注意力集中在治理中原漢地上,定國號為大元, 把首都從哈拉和林 (今蒙古國後杭愛省額爾德尼召北)遷到大都(今北京),使蒙古本部失去了中心地位,西方諸王也隨之著眼於對本兀魯思的經營,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完全獨 立。忽必烈去逝後,伊利汗國也成為獨立國家。
- 關鍵字搜索:
-
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