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小鎮沒中國居民 卻把華人當祖先(圖)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西南部,距巴拉臘特市9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名為阿拉雷特的小鎮。小鎮上幾乎沒有中國居民,卻一直將華人視為祖先。 
 
為中國先祖上香 

 每年11月份是當地的中國清明掃墓節,小鎮居民會自發地為埋葬在阿拉雷特的中國先祖上香。

掃墓的時候,人們一邊搖著畫有中國年畫的小手鼓和撥浪鼓,一邊把手中的小爆竹扔到地上,激起清脆的聲響,以喚醒沉睡在地下的先人的亡靈。 

到達墓地後,掃墓隊伍會圍成一個圈,由一個老者在當中放一個火盆,燃上一支白燭。然後,組織者向人群分發敬香和雛菊。人們分頭尋找散落在草坪裡的墓石。每找到一塊,掃墓者便在墓石上插上三炷香,擺上幾朵雛菊。

阿拉雷特還每年舉辦一次「中國節」。最吸引人的是節日上的舞獅表演,扮演獅子的全是澳大利亞少年。 

1997年8月,阿拉雷特政府動工興建了一座「廣東金山博物館」,以紀念華人為開發阿拉雷特的功績。館裡設有專門區域教孩子們學寫漢字。在掛著中國字畫的展廳內,還有專門的區域供人們體驗淘金的樂趣。



阿拉雷特的「廣東金山博物館」。

華人曾佔兩成人口 

阿拉雷特人有濃厚的中國情結,因為它是澳大利亞惟一一個由華人建立的市鎮。早在1857年,700名華人組成一支淘金隊伍,從廣東四邑地區出發,抵達了今天的阿拉雷特。他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當時世界上含金量最大的金礦,取名廣東礦脈,後稱之為「新金山」。

阿拉雷特的金礦含金量極高,每筐金沙中含金量多達64至80兩。阿拉雷特因此聲名遠播,漸漸發展起來,在頂峰時期,小鎮人口多達5萬,中國人佔總人口近兩成,有9000多人。 

「廣東礦脈」被開採了55年。最後一批中國礦工於1926年離開了阿拉雷特,但有300多名中國人永遠留在了當地的公墓裡,大多數墳墓無墓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