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政府試圖控制經濟增長過熱的措施收效不大,通貨膨脹的風險還沒有得到控制。美國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是如何看待中國經濟過熱和通脹風險呢?
*經濟失衡擴大 通脹風險攀升*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四出爐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第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5%,略低於第二季度12%的水平,從而使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保持在11%以上,表明經濟發展過熱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經濟發生失衡的現像在繼續擴大。
最能說明經濟發展過熱的一個跡象是通脹風險不斷攀升。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2%,略低於8月份創下的6.5%的11年來的最高記錄。今年頭3個季度的通脹指數為4.1%,遠高於官方制定的3%的警戒水平。
*蓋保德:通脹風險遠高於物價指數所指*
中國今年捲土重來的通貨膨脹不但引起北京的極大憂慮,而且成為國際專家和學者關注的焦點。
華盛頓智囊機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蓋保德發表的一份題為《中國日益迫近的危機--通貨膨脹捲土重來》的報告就引起人們熱烈的討論和爭議。蓋保德在報告中指出,這次通貨膨脹的社會風險遠遠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所顯示的程度。
詳細的通脹指數顯示,今年7月中國食品的整體價格上漲了15%,其中佔居民肉類消費90%以上的豬肉價格上漲了90%,食用油和雞蛋的價格上漲了 30%。儘管這次通脹因素主要集中在食品價格領域,但是蓋保德認為,政府在短期內無力消化如此大幅度的食品漲價,除非企業大批裁員,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資,否則中國的生產率水平不會使工資在近期內趕上食品價格的上漲,結果必然導致更大範圍的通貨膨脹。
*蓋保德:最新一輪經濟過熱的必然產物*
蓋保德認為,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顯然都有一定的水分,無法反映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次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是最新一輪經濟過熱的必然產物。
蓋保德說:「包括通脹因素在內的GDP名義增長率過去3年來一直保持在17%到18%的水平上,如果扣除同期大約1.5%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達到15.5%到16%的水平。這種超高速增長無疑是經濟過熱。如果我們採用中國官方的實際增長率為11%的說法,那麼,過去3年的通貨膨脹就應該處於6%左右的水平。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衡量,中國經濟過熱的風險都已經達到驚人的程度。」
*拉迪:居民大舉投資反映出通脹嚴重*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從另一個角度論述了中國目前的通脹風險。他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發現,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銀行儲蓄僅增長了7千6百2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淨減少1萬億人民幣。這筆相當於去年中國GDP5%的現金都流入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拉迪表示,中國居民財富從銀行大舉轉移到投資領域,不僅開闢了經濟過熱的新領域,而且也反映出通脹的嚴重程度。
拉迪說:「許多國家也經常發生銀行存款率下降的現象,但是,中國的存款率如此大幅度下滑的情況在目前狀態下是不同尋常的。如果以8月份6.5%的通脹率來計算,當時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為1.9%,那麼,你在銀行存錢的利率實際上就等於負5.7%,9月份的實際利率為負5.5%。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通貨膨脹率是驚人的,而且還推動股市和房市過熱。」
*鮑泰利:中國當前通脹的特點不具有普遍性*
但是,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中國經濟學教授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認為,以上兩位專家不僅誇大了中國當前通貨膨脹的風險,而且低估了北京處理通脹風險的能力。他在一份研究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專題報告中指出,中國當前通脹的特點不具有普遍性。
鮑泰利說:「中國8月份6.5%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實際上僅僅是食品現象,不能把它概括為整個物價上漲,其他物價指數都很穩定,並且在下降。即使在食品領域,漲價的也並不是糧食等主要食品,而僅僅是豬肉、雞蛋和食用油等少數產品,範圍非常有限。」
鮑泰利教授指出,這次中國的通脹現象是國際糧食和飼料價格的連鎖反映,中國並非東亞唯一經歷物價上漲的經濟體。目前日本的通脹率大體和中國持平,臺灣的情況甚至比中日兩國還要糟糕。鮑泰利教授補充說,過去1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形成以及過去兩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復興也給中國的通脹提供了緩衝的空間,使政府擁有更多的資源駕馭通貨膨脹,因此他認為,北京目前面臨的風險要低於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中期的兩次通貨膨脹。(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經濟失衡擴大 通脹風險攀升*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四出爐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第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5%,略低於第二季度12%的水平,從而使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保持在11%以上,表明經濟發展過熱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經濟發生失衡的現像在繼續擴大。
最能說明經濟發展過熱的一個跡象是通脹風險不斷攀升。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2%,略低於8月份創下的6.5%的11年來的最高記錄。今年頭3個季度的通脹指數為4.1%,遠高於官方制定的3%的警戒水平。
*蓋保德:通脹風險遠高於物價指數所指*
中國今年捲土重來的通貨膨脹不但引起北京的極大憂慮,而且成為國際專家和學者關注的焦點。
華盛頓智囊機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蓋保德發表的一份題為《中國日益迫近的危機--通貨膨脹捲土重來》的報告就引起人們熱烈的討論和爭議。蓋保德在報告中指出,這次通貨膨脹的社會風險遠遠高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所顯示的程度。
詳細的通脹指數顯示,今年7月中國食品的整體價格上漲了15%,其中佔居民肉類消費90%以上的豬肉價格上漲了90%,食用油和雞蛋的價格上漲了 30%。儘管這次通脹因素主要集中在食品價格領域,但是蓋保德認為,政府在短期內無力消化如此大幅度的食品漲價,除非企業大批裁員,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資,否則中國的生產率水平不會使工資在近期內趕上食品價格的上漲,結果必然導致更大範圍的通貨膨脹。
*蓋保德:最新一輪經濟過熱的必然產物*
蓋保德認為,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顯然都有一定的水分,無法反映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次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是最新一輪經濟過熱的必然產物。
蓋保德說:「包括通脹因素在內的GDP名義增長率過去3年來一直保持在17%到18%的水平上,如果扣除同期大約1.5%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達到15.5%到16%的水平。這種超高速增長無疑是經濟過熱。如果我們採用中國官方的實際增長率為11%的說法,那麼,過去3年的通貨膨脹就應該處於6%左右的水平。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衡量,中國經濟過熱的風險都已經達到驚人的程度。」
*拉迪:居民大舉投資反映出通脹嚴重*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從另一個角度論述了中國目前的通脹風險。他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發現,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銀行儲蓄僅增長了7千6百2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淨減少1萬億人民幣。這筆相當於去年中國GDP5%的現金都流入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拉迪表示,中國居民財富從銀行大舉轉移到投資領域,不僅開闢了經濟過熱的新領域,而且也反映出通脹的嚴重程度。
拉迪說:「許多國家也經常發生銀行存款率下降的現象,但是,中國的存款率如此大幅度下滑的情況在目前狀態下是不同尋常的。如果以8月份6.5%的通脹率來計算,當時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為1.9%,那麼,你在銀行存錢的利率實際上就等於負5.7%,9月份的實際利率為負5.5%。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通貨膨脹率是驚人的,而且還推動股市和房市過熱。」
*鮑泰利:中國當前通脹的特點不具有普遍性*
但是,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中國經濟學教授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認為,以上兩位專家不僅誇大了中國當前通貨膨脹的風險,而且低估了北京處理通脹風險的能力。他在一份研究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專題報告中指出,中國當前通脹的特點不具有普遍性。
鮑泰利說:「中國8月份6.5%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實際上僅僅是食品現象,不能把它概括為整個物價上漲,其他物價指數都很穩定,並且在下降。即使在食品領域,漲價的也並不是糧食等主要食品,而僅僅是豬肉、雞蛋和食用油等少數產品,範圍非常有限。」
鮑泰利教授指出,這次中國的通脹現象是國際糧食和飼料價格的連鎖反映,中國並非東亞唯一經歷物價上漲的經濟體。目前日本的通脹率大體和中國持平,臺灣的情況甚至比中日兩國還要糟糕。鮑泰利教授補充說,過去1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形成以及過去兩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復興也給中國的通脹提供了緩衝的空間,使政府擁有更多的資源駕馭通貨膨脹,因此他認為,北京目前面臨的風險要低於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中期的兩次通貨膨脹。(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