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法與德科學家獲2007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7-10-09 23: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10月9日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物理獎授予法國科學家艾爾伯·費爾和德國科學家皮特·克魯伯格,以表彰他們發現巨磁電阻效應的貢獻。

按照傳統,2007年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將在2007年12月10日舉行。除和平獎頒獎儀式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以外,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都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2007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一千萬瑞典克朗(一美元約合七瑞典克朗)。

新聞背景:歷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2006年:約翰·馬瑟(美國)和喬治·斯穆特(美國),表彰他們發現了黑體形態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擾動現象。

2005年:羅伊·格勞伯(Roy J. Glauber,美國)表彰他對光學相干的量子理論的貢獻;約翰·霍爾(John L. Hall,美國)和特奧多爾·亨施(Theodor W. Hänsch,德國)表彰他們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2004年:戴維·格羅斯(David J. Gross,美國)、戴維·普利策(H. David Politzer,美國)和弗蘭克·維爾澤克(Frank Wilczek,美國),為表彰他們「對量子場中夸克漸進自由的發現。」

2003年:阿列克謝·阿布裡科索夫、安東尼·萊格特(美國)、維塔利·金茨堡(俄羅斯)「表彰三人在超導體和超流體領域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2002年:雷蒙德·戴維斯、裡卡爾多·賈科尼(美國)、小柴昌俊(日本)「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其中包括在「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的成就。」

2001年:克特勒(德國)、康奈爾、維曼(美國)在「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以及「凝聚態物質性質早期基本性質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2000年:阿爾費羅夫(俄國)、克羅默(德國)提出異層結構理論,並開發了異層結構的快速晶體管、激光二極體;傑克·基爾比(美國)發明集成電路。
来源:星島環球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