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促緬甸和平解決 被中國否決,令人格外反感
聯合國稍早前通過了一個不痛不痒的,要求緬甸當權者以和平的手法解決國內危機的決議。因為中國用自己的一票否決權,阻止了安理會通過一個措詞更加強烈譴責決議。這種情況幾乎成了安理會天天可見的劇目,而中國的這次否決投票又格外令人反感。這是德國之聲評論員Klaus Dahmann的觀點。如果有人對安理會抱著希望,這個希望常常會落空。這是人們很久以來經常得到的印象。一旦到了人們對它有所指望的時候,安理會就成了聯合國意見最不統一的委員會。它的任務,紙面上寫得好:「維護世界和平」,可是落實到實踐上,這些好聽的都成了虛假包裝。目前的緬甸只不過是最新的例證。
在冷戰時代,安理會不過是世界兩大強權,美國和前蘇聯之間互相對峙的場所。而現在,措辭嚴厲的譴責草案,常常最後被不痛不痒的小批評所取代,這種行為成了個別國家獲得個別利益的手法:美國曾經多次推翻了針對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暴力行為的譴責決議文;俄羅斯因為對塞爾維亞的同情,又導致科索沃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現在又輪到了中國,阻止了針對緬甸的嚴厲譴責。
安理會的15個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國常常被證明只不過是紙老虎。這主要是因為,冷戰時代東西方衝突、互相脅迫時代突然結束。現在已經不是當時的世界強權為了互相攻擊,利用他們的代理人在朝鮮,越南,或者阿富汗發動戰爭的時代了。取而代之的是嗜權如命,無惡不作的政客。他們在世界各地挑撥戰爭。現在安理會裡瀰漫的聲音是,安理會不能干預一個國家的內政。中國在緬甸問題上正是要表明這個立場,也就是,中國否決安理會原計畫通過的,將緬甸問題視為「對世界和平的威脅」的譴責決議。
然而,這樣做謬天下之大誤。當緬甸政府動用武力鎮壓示威者,當示威的民眾被捕,並且受到屠殺威脅的時候,這已經遠遠不是「一個國家的內政」了。現在事關保衛基本人權的問題。過去幾天地情勢表明,無所作為只能鼓勵緬甸將軍用更強硬的武力手段鎮壓示威者。
那些對緬甸的危機無動於衷的國家,對侵害人權的行為長久以來都是默不作聲。中國,在舉辦奧運會前夕,很應該向世界呈現一個比以往更民主的改過自新者的形象。同樣,希望被讚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民國家的印度,也應該做些什麼。這兩個國家都在緬甸這個富藏原材料的國家有自己的利益,所以都不願意冒破壞和緬甸政府關係的風險。現在,這兩個國家倒是最後跟其他東盟國家一起,針對緬甸局勢開始發言了,可是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這種情況下發出的呼籲,最後很有可能落空。
必須對緬甸施加更大的壓力,而這個壓力首先要由東盟國家施行。因為跟他們緊密相連的國家內部存在著殘暴的軍人統治,這對他們來說也是潛在的國家安全隱患。國家民主化對他們在緬甸的利益只有好處。最後,在緬甸危機裡證明自己是行之有效的國際組織的,應該是東盟,而不是聯合國。
- 關鍵字搜索:
-
聯合
來源: 德國之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