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聰明人懂得從批評中學習」

 2007-09-27 05: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最近一段時間西方輿論對中國的批評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中國生產的玩具因危害健康被大批召回,「Made in China」形象大大受損;就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啟程訪華之際,媒體爆出德國總理府遭受來自中國黑客攻擊的驚人消息;幾乎是同時,《明鏡週刊》以「黃色間諜」為封面,併發表了長篇報導,直指中國派間諜竊取德國技術。針對其中對中國所謂「經濟間諜」竊取知識技術的指責,不來梅大學法學家沃爾夫岡•多伊布勒教授接受了德國之聲記者的採訪:

專利權不是從來就有的

多伊布勒教授以西方專利保護的發展歷程為例,駁斥了許多德國人對中國仿冒產品的憤怒和指責。他說:「如果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現這種憤怒是沒有道理的。在德國的工業發展剛剛起步時,根本沒有專利權一說;那時候大家都可以互相抄襲。專利權保護法是很久之後才出現的。」

又比如現在備受爭議的電腦軟體專利權問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人類剛剛步入信息社會的時候,電腦軟體是不受任何專利保護的。從1985年起,軟體開發者才有了著作權,別人雖然不可以直接複製推廣,但是可以——像引用一本書一樣——提取其中的理念用來解決實際問題。今天,仍然只有少數的軟體享有專利權。之所以如此,多伊布勒教授認為:「主要的想法很簡單:對思維的壟斷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中國產權保護問題不在立法

這也表明,在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沒有專利保護和對知識的壟斷是行得通的,因為這樣經濟發展速度會更快。只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當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需要高額的投資時,人們才需要專利保護。對於中國現在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多伊布勒教授認為很難一概而論,他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它既有西部貧窮的山村,也有高樓林立的上海浦東。所以很難判定中國應該屬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這對德國人來說也造成了一定問題。」

對於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立法,多伊布勒教授給予了肯定。但主要的問題在於法律的貫徹實施。他說:「中國其實已經擁有較完整的專利保護法律體系。我在電視報導裡也看到,現在中國在外商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八家專利保護中心,外國投資商可以隨時到那裡去投訴。據我從一些律師那裡瞭解,其中的困難在於,要真正去起訴侵權的中國企業,讓它停止侵權行為的話,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而且結果成功與否也很難說。」

「指責別人要有足夠證據」

關於中國「黑客進攻」和「經濟間諜」的報導,多伊布勒教授認為,要指責就一定要拿出足夠的證據。聯邦總理府沒有拿這件事情大做文章是明智的,只是一些媒體對此關注過度了。這些負面報導雖然會影響人們的情緒,但是不會真正傷害到兩國的經貿合作。他說:「如果兩國經貿關係中只有一方獲利的話,那可以想像對方會因為憤怒而叫停。但是德國與中國之間的合作不是這樣,如果我們停止在中國製造船隻,不再進口中國的紡織品,那將會對德國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我認為,這些批評和攻擊不會造成兩國的‘經濟戰’——更不用說,如果兩國鬧起來,美國和法國等其他國家只會暗自高興。當然,這些惡意報導給不瞭解中國的人造成了很多表面化的成見。但是有句德國諺語說得好:‘任你狗兒在旁怎麼叫,我們商隊還是向前跑’。」
批評也能使人進步

儘管目前西方對於中國的批評聲如潮,但是多伊布勒教授還是認為,不管批評是善意還是惡意的,都可以成為一種促進。他說:「明人的特點就是懂得從批評中學習。不是所有對我有意見的人都是我的敵人;就算是敵人也有說得對的時候。中國越發展,越需要嚴格控制盜版現象,越需要加強消費者保護。有害健康的玩具也確實要杜絕。如果自我批評做好了,為什麼不來批評批評德國呢?我們這裡發光的也不全是金子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德國之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