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學生活:讓夢想照進現實

認識趙軒(Kelly)是因為網路。來多倫多後,由於百無聊賴就開始自己做論壇玩,在其間的3年中有幸認識了不少朋友。那時由於初到異國的寂寞,抓到一個稻草人都可以當做知己。有時間的時候我們就約在網上一起灌水蓋樓,於是有人說,如果大家有機會可以見一面該多好。於是在2002年的聖誕節前,我組織了一次蒙特利爾之旅,在多倫多的6個好友以及Kelly等4個身處加拿大其他城市的網友有緣相聚在充滿綽約法國風情的蒙城。

5年後的今天,對於那次蒙特利爾聚會的記憶,除了那座充滿浪漫和灑脫、漫溢古色古香的魅力、凝聚著古代經典的時尚都市外,就是這次相聚造就了Kelly和我朋友森的愛情和姻緣。

在2004年夏天的多倫多,剛從Nova Scotia的Acadia大學畢業的Kelly告訴我,她要跟森一起回中國。這個消息著實讓我意外,因為在我的感覺裡,她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女生,她的未來不是做靠工作支撐生命的女強人,就是做一個充滿別樣生趣和情調的小資。可能是這些年我見過了太多的分分合合,對瞬間千年那種愛情早就不抱期待了。在E時代裡有太多的冷酷現實,讓愛情童話一個個的破滅變成笑話。但或許對一個女人來說,無論她多堅強,或是多優秀,愛情和歸宿才是最重要的吧,亦或者正處於熱戀期的情人們,把冷靜、未來、規劃這些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這幾年,我們偶爾也會在網上相遇,只是輕描淡寫的聊幾句。前幾天的一個下午,我獨自坐在Sheppard街的Tim Hortons店裡,喝著Ice Cappuccino,腦子突然浮現了一個畫面,一個女人開著車奔馳在林蔭大道上,聽著孫燕姿的雨天,心裏想著卻是多倫多的天空以及一杯溫暖的Tim Hortons的Double Double。那好像是Kelly在博客裡寫的感覺,回到國內雖然幸福,但是對曾經生活過4年的加拿大卻充滿懷念。我想,如果是我也「海歸」了,也會對多倫多這座並不生動的城市充滿深深的懷念,因為我們把人生中最美麗的時光都灑在了這片沉默的土地。這種感覺深深的觸動了我,於是動了採訪Kelly的想法,想知道她這幾年的感受以及她的故事。

Kelly的老公森家景很好,由於要在威海做生意所以她也必須陪在左右,但她是一個個性很獨立的人,不希望在家做「家庭主婦」,所以自己出來工作。她現在在一家叫做易茲的國際語言學校做辦公室主任,負責學校招生及對外宣傳等各項事物,在校內兼職教成人和學生的英語課,每週固定時間還在威海廣播電臺一檔音樂節目中做嘉賓主持,節目主要內容為各種風格的英文歌曲和美語文化。她說,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生活的是否有意義,是否精彩。

Kelly說,剛回國後,本來想像很多回國的白領海歸一樣找一個外企工作,但是威海的歐美企業太少了。在韓企做過一段時間的外貿,但是卻非常無聊,每天總是做一樣的事,沒有任何的意義和成就感。Kelly說,「出國之前我在國內大學的專業是英語翻譯,在加拿大Acadia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所以現在在這個學校的工作內容很適合我的要求。看到更多的人因為我的努力而把英語學得更好,那種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在跟你聊天之前,我只是簡單地覺得去這所國際語言學校是為了學以致用。可是真正地想了一下,才明白自己是以另一種方式在延續自己在加拿大的生活。」 Kelly談起她為何要在這個學校工作時,感慨有加。Kelly還記得那天是學校前副校長桂林(中文名),一位來自溫哥華的女士給她進行面試。因為知道她是加拿大人,Kelly特意帶了一本相冊過去,給她看以前留學生活的照片,同她聊自己在加拿大的生活。Kelly說能感受到她眼中同樣的感慨和思念。雖然當時Kelly也被另一家英語培訓機構(EF,英孚教育)錄取了,但是最後選擇的還是在易茲工作,Kelly說可能是一進辦公室看到的那面楓葉旗幫助她下定了決心。「我們學校的外教來自不同的國家,像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這讓我想起了在多倫多,雖然都說英語,可是大家來自世界不同角落,這種感覺很熟悉。」

中國現在發展太迅速,迅速到我離開幾年後再回到曾經生活過20年的故鄉偶爾竟會迷路。我問Kelly初回中國時有沒有感受到生活不習慣,畢竟曾經離開了三年,有很多東西會突然不適應。

Kelly說,她留學的時候每年回一次國,所以還可以盡快調整過來。但是感受還是有的,特別因為威海是剛剛新發展的小城市,很多公共設備還不那麼完善,所以這種差異更加明顯。最有感觸的是過馬路是人等車,而不是車等人。「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的感慨。我還特意留意了交通規則,行人通過人行橫道時,機動車必須停下來等行人完全通過,才可通過。可是很少有司機能做到這一點。我自己也是司機,所以體會更複雜,剛開車的時候我也會給行人讓路,可是後面的司機不停的在按喇叭,好像在質問你為什麼不趕快開過去而要給行人讓路。所以時間長了也就不覺得應該給行人讓路了。這風氣挺不好的。」

還有就是消費者的權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Kelly記得在多倫多Gap店買過一雙涼拖,穿了4天後發現鞋面圖案嚴重破損,開膠了。當時是忐忑不安地拿著鞋回店裡想問問能不能換雙新的,沒想到店員很痛快地告訴她,不僅可以換,也可以選擇退款,然後欣然接過她手裡的Visa卡就幫忙辦理退款手續了。回國以後這樣的事情幾乎沒有碰到過。她有一次在超市給老公買衣服,拿回去以後一試不太合身,想拿到超市退。衣服是新的,吊牌也完好無損,但是超市服務員就是不給退。理由很簡單:「我們這兒賣出去的東西不給退。你可以換個號,但是不能退。」所以她也長了個心眼兒,下次買衣服一定要把顏色款式大小一併確定好了再交錢走人。

雖然Kelly離開加拿大快三年了,但無論對多倫多還是上學時住的Wolfville小鎮都留有深刻的記憶。剛回國的時候甚至還總夢見自己又回去了,醒來後總是特別的失落。她說,多倫多湖邊夜晚的高樓大廈,陌生的街道,TTC,電視塔等等,以及Wolfville鎮上的每一個小商店,Tim Hortons的double double,還有在Acadia圖書館唸書到深夜的日子等記憶時而會在發呆時浮現在眼前。其實再回到這些地方,也不會再有相同的感觸,但對加拿大的回憶因為那段有苦有樂的留學生活才變得更加美好。

我問Kelly有沒有想過再回加拿大。她說的確想過,無論是旅遊、商務訪問甚至是移民。離開的時候沒想到再沒能回去,因為最後一門課拿的是遠程,當時要再過半年才能畢業,走之前往返簽證都已經辦好了,本來是打算回來參加學校的畢業典禮的,沒想到後來因為私人的原因,就錯過了回去的時間,這也是她到現在為止唯一遺憾的一件事情。「好比看一場電影,你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影院的大燈就亮起來了,工作人員告訴你散場了,你卻說,我還沒有看到結尾……但是影院的時間表是不等人的。」

「我相信我還是會回去的,以任何方式,就算是去解開心裏的那個結。說的可能過於傷感了,現在中國和加拿大的交流越來越多了,回去一趟並算不上是什麼難事,只是因為加拿大還有當年的一群朋友,雖然物是人非,可是如果能和朋友們再見上一面,談談這些年的生活,還是很值得的。」

Kelly告訴我,她現在的學生都很喜歡聽她講加拿大的故事,以及風土人情和文化。

我問她,那幾年的留學歲月,對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她說,留學生活是她的人生轉折點。無論從價值觀還是人生觀,讓她學會把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思考。她說也總在問自己,到底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經歷過出國留學生活,所以難免有時還會憧憬以前美好的生活狀態。有的時候甚至會覺得困惑,會試想自己如果不回國的話,現在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或者對比著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努力去營造類似於當時的生活狀態,力求達到平衡。Kelly有些落寞的告訴我,「也不知道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可能人知道的越多,反而思想負擔會越重。」

Kelly說,曾經的留學生活對她現在的工作當然是100%的有幫助。在講那些課文,涉及到歐美的文化常識,她通常都會把自己所知道的分享給學生們。「比如課本上說到Montreal,我會告訴學生們Montreal的出租車司機是多麼的‘crazy’,多麼的‘proud of their mother language’,講到租房子,我會告訴學生多倫多的房價和Wolfville的房價因為地域和人口不同會相差到多少錢,講到臨時工作(part- time job),我會給學生們講述當年給華裔兒童教中文,或是在學校食堂打工的‘血淚史’。學生們都聽的津津有味。」

回國之後在朋友的幫助下,Kelly還寫了一本書叫做《走進加拿大》,裡面除了收集了關於加拿大的風土人情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概況,還編了一些學校生活場景的小對話,幫助那些即將赴加留學的學生們能用基本的句型與當地人進行交流,同時也涵蓋了一些文化常識,比如說北美的Boxing day,超市購物情況和銀行系統等等。Kelly有些得意的說,「這也算是對社會有一點小小的貢獻了吧。」

我想,對於長時間生活在加拿大的我們,如果有一天要離開,即使回到故鄉回到親人的身邊,也會對她充滿深深思念的。可能在無意之間,她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第二個故鄉。飛機的每次起飛和落地,都有漫長無盡的時差。雖然加拿大的生活跟中國相比只能用「悶」字來形容,即使也很難進入所謂的主流社會,但是人是很難打破自己已經熟悉的一切的。

我們如同徘徊在兩種不同文化和生活中的人,有時難以抉擇。雖然這些經歷容易讓人在惆悵中患得患失,但是確讓我們站的更高看的更清了,而且也學會認識這個世界。

最後,Kelly在電話中笑著告訴我,「如果有一天你在多倫多街頭遇見我,千萬不要吃驚。」我聽完後哈哈大笑,在笑後我憧憬那會是怎樣的情景:Tim Hortons的咖啡店,或是楓葉飄零的深秋,還是大雪紛飛的央街街道?
本文留言

作者藍藍的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