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文」成為中國網民反封鎖利器

最新一期的亞洲週刊報導,起源於臺灣網際網路年輕族群的新一代流行語「星文」,讓家長和老師頭痛不已,但卻讓飽受網路封鎖之苦的中國網民看到了希望,有專欄作家便利用「火星文」發表內容敏感的文章,成功避開封鎖,「火星文」成為反封鎖的最新利器。

中國是當今世上執行網路封鎖最徹底的國家之一,反政府及一些敏感的文章、字句,通常無法突破當局的封鎖而出現在網路上。

「亞洲週刊」舉了一些「火星文」的範例,如「886」就是「再見了」,「THX」就是「謝謝」,「3Q ,3Q,我對你Orz鳥」(翻譯:謝謝,謝謝,我對你五體投地了--「Orz」形狀像一個一趴在地上。)報導說,現今中小學生上網、發手機簡訊,看不懂、不會寫「火星文」的人就會被排斥在外。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兼火星文的使用者小俞表示,用火星文就是為了 「不讓老師和家長這些大人知道我們在說些什麼」。

可是小朋友嘴裡的「火星文」,讓正常語言學家憂心忡忡,認為它們破壞了漢語的純潔性。不過,最近它卻讓飽受網路封鎖之苦的中國大陸網民看到了希望。

著名博客(部落格)「北風」轉貼了專欄作家笑蜀一篇題為「網際網路執政反襯媒體悲哀」的文章(http: //www.bullog.cn/blogs/wenyunchao/archives/96110.aspx),點入鏈接一看,全是亂碼,令人頭暈目眩,仔細一看,卻大有名堂,經逐字解讀,這是一篇內容敏感的時評,為防止中國網路審查中的關鍵詞過濾,「北風」將整篇文章用「火星文翻譯器」轉換為「火星文」發出,避開了網際網路封鎖。讀者閱讀時也可以反向轉換成正常文字閱讀。

據悉,「火星文」起源於臺灣地區,由非正規文字元號組成,沒有固定規律,且仍在創新壯大之中,之後「火星文」開始迅速在網間流行,並推廣到中國大陸低齡網民族群中,成為「九零後」一代最新潮的語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