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中國:中國人用「面子」決定事情讓人費解

有一天,一位中國朋友跟我說:「我最近遇到一件事,想聽聽你的意見。」於是就把他的事向我娓娓道來。我朋友所在的公司有一個特殊的委員會,主要是就公司內部人事變動的事情進行評審,委員會成員共9個,他就是其中之一,人事變動的最後結果是由他們9個人投票決定的。

前幾天,委員會就一位員工申請升職的報告進行評審並做出裁定。從這位員工總體表現和個人能力考慮,大家都覺得他不能勝任這個新職位,因此那次大家都投了反對票。可是沒想到三天後,委員會再次就這個事情進行討論。同樣的事情,同一個人,同樣的申請報告,同樣的條件,應該得到和上次同樣的結論,可事實卻正好相反。

這次,9位成員中8個人都突然變卦,覺得這個員工應該得到這份工作。只有我的朋友仍然堅持原來的看法。

朋友說:「這名職員家裡突然起了變故,遇到不幸的事。這在第一次討論他的申請時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但是當他再次申請升職時,特別強調了自己的特殊情況,希望升職可以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讓大家再考慮考慮。」其實一個申請被駁回後,原本是不能再次申請的,但是大家覺得他這樣苦苦爭取很可憐,如果第二次拒絕這個員工會讓他丟面子,所以就同意了。

在第二次評審會上,那8個成員都說,這個員工家裡的情況特殊,如果得不到這份工作可能會影響他的生活甚至家庭,兩次都不通過他自己也會沒面子。而且被其他職員知道我們不照顧有困難的員工,會讓他們覺得委員會很殘忍,成員個人會很沒面子。

我朋友說:「我認為個人的情況和公司裡的工作完全是兩碼事。它們沒有關係。他的技術水平太低,不能給他這份工作。如果給了,對其他有能力的人也不公平。如果我同情他,我可以以同事或朋友的身份通過其它方式幫助他呀。」

朋友問我:「如果在你的國家會怎麼處理這樣的事,如果你是我會怎麼投票呢?」我回答說,當然投反對票。在瑞典,技術不夠的人是不能因為他的家庭困難和面子而得到與他能力不相符的工作的。在那兒,工作和個人的私人生活沒有任何關係。要僱用或提升一個人看的就是他的能力,沒有別的。對西方人來說,用 「面子」作決定一件事的基礎是很難讓人理解的。

我朋友說:「魯迅先生說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不只你們外國人覺得中國社會的面子問題很難理解,我們自己也覺得它很複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