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從「小姑娘」到「鐵娘子」



剛剛訪問了中國的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最近成了媒體的焦點人物,她樸素無華的風範,誠懇、沉著又有勇氣,直面東道主,提出了逆耳忠言,談人權、環保、新聞自由、智慧產權、木馬黑客等等,並接見了民間的新聞從業人員和學者,表現了不同於世俗政治家的新作風,很令人耳目一新。

從「小姑娘」到「鐵娘子」這可不是等閑可以練就的功夫,但是默克爾卻於短短的十七年工夫,登上了世界一百位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排行榜,並且按富布斯雜誌的說法,她名列第一。這位於1989 年柏林牆坍塌時,跨出書齋,步入政壇的科學家,那會兒還真是個「灰姑娘」,她出身不顯赫,是個基督教牧師的女兒,人也老實木訥,不美麗不起眼,卻恰恰剛好能套進「政治正確」的模具裡——女性、年輕、東德人這三項雷打不動的特徵,就讓當時兩德統一後的第一任總理科爾(這之前他已經當了8年西德的總理了)相中了他的「小女孩」(科爾有一次稱她為das Maedchen小姑娘),讓還很靦腆害羞的她入閣當婦女和青年部長。默克爾從此一步步由環境和核能安全部長升上了保守的、相當男性中心主義並且跟天主教淵源很深的基督教民主黨黨魁的地位。在2005年的大選中,她險勝,苦鬥並戰勝了黨內外虎視眈眈的男性野心政治家之後,終於登上了總理的位子,是德國 1871年統一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以來的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當總理那年,她才51歲,也是二戰後歷屆總理中最年輕的一位。

默克爾擔任總理兩年,穩重安靜、深慮遠謀,很少干討好媒體和收買民心的虛榮事兒,但是民眾對她的滿意度很高。平時頗嚴肅的德國媒體也一改常態,親熱地稱她的小名「安吉」。安吉畢業於原東德萊比錫大學物理系,後在科學院物理化學學會學習工作,並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她九十年代初期從政以來,就表現了政治家中少見的執著和勇氣。兩件事情可以看出她的不凡:其一,她的「教父」科爾在基督教民主黨的財務醜聞調查事件中,拒絕說出一筆二百萬捐款的施主的大名,因而受到反對黨和本黨的內外夾攻,安吉打內心不同意科爾的做法,於是跟他劃清界限,從此跳出了科爾的圈子,成為獨立、也孤立的一名政治家。其二,2002年,社民黨的施羅德因公開激烈反對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並且對水災後的救災工作處理得當,而獲得民心,大選勝利,成功地連選連任。次年,歐洲人都沉浸在一種反對美國伊拉克戰爭的激烈情緒中,默克爾不顧自己的政治前景和選民的好惡,公開站出來支持布希的伊拉克政策。這兩次都是她以個人的理念和正義為標準,拋開了政治的考量,做出忠於自己良心的決定。

今年上半年輪到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職位,默克爾再次表現了令絕大多數歐洲政治家十分讚賞的膽識和忍辱負重的耐力,以超人的「忍」功來面對波蘭雙胞胎總理的無理和無禮的有關歐盟選票比例的糾纏。在關鍵時刻,她也能當機立斷,不惜斷腕,主張歐盟作出不包括波蘭在內的表決。在內政上默克爾關注的是健康和醫療政策的改革、能源問題的長遠規劃,在經濟上她反對過度的社會福利和保障,主張放寬政府對勞工法的限制,藉此刺激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德國最近就業情況得到改善,失業率下降,跟政府修改勞工法有直接的關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做為女性政治家,默克爾極力提拔選用女性人才。德國長期以來就在政府機構和公眾部門為女性設有保留名額,但是政府和社會上的關鍵職位上,女性還是少數。默克爾總理很少譁眾取寵地站出來為女權大聲疾呼,但是她卻身體力行,內閣裡女性比例比歷屆都高,她自己身邊所用的人,也多半是女性。

默克爾在外交上走親美路線,如上所述,她力排眾議,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重新贏得了布希政府的信賴,將施羅德時代德美之間的齟誤消除了,但是她也並非是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她對美國的關塔那摩戰俘營違反日內瓦公約的做法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而且對布希拒絕簽署保護氣候的東京條約表示嚴重不滿。就是這種執著的性格,使得默克爾在對華政策上表現了她與一般西歐那些政客不是同路人。法國的前任總統希拉克和德國的施羅德很能代表西方工業國家唯利是圖,卻又道貌岸然的心態。他們關心的是自己在本國的選票,充其量也只顧到本國的經濟利益,因此口頭上是主張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的,但在面對獨裁政權時,表現得軟弱順服,他們會對自己的媒體和人民說,發展經濟、和平過渡是絕妙好計,共產主義的社會一富裕了,產生了中產階級,那麼人們自然而然會要求更多的自由空間,民主制度也會隨之來到。其實內心裏他們很欣賞這種威權政治,只有強有力的權威性政府才能有效地控制人民不亂跑,讓世界不致遭到黃禍的衝擊。

默克爾自己成長在共產主義國家,她對這種體制對人的摧毀性理解深刻,哪怕像中國這種變色、變相了的社會主義國家,她也能從繁榮的假象裡嗅出腐屍的味道。歐美的政客到了中國,無一不偽裝著尊重中國的文化和禮數,因此不去冒犯當權者,不說難聽話。唯有自己曾是專制制度受害者的默克爾會為中國人民「為民情願」,於去年訪華時接見了《中國農民調查報告》的作者陳桂隸、春桃夫婦。這次又會見了被禁的《冰點週刊》的主編李大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展江,作者趙牧等新聞工作者。

德國媒體十分讚賞默克爾訪華時,直言不韙地對北京政府提出刺耳的問題。《明鏡》電子報的記者A. Lorenz的文章標題是:「溫總理給予默克爾言論自由」,「侵犯人權、污染環境、剽竊,默克爾訪華期間公開地將一切有衝突性的議題都提了出來,溫總理也很有禮貌地聆聽,不過他不會做出任何具體的承諾。」的確,小溫的表現還算溫文爾雅,默克爾這次在意料中沒有拿到大筆訂單,但雙方沒有撕破臉,也算可以了。

很難說默克爾的對華態度能代表一種「老歐洲」的新氣象和新思維。這個世界的物質主義太過旺盛,堅持自己道義底線和政治理念的政治家太少,哪怕原來飽受共產專制之苦的東歐國家,在面對巨大市場的引誘時,也難免讓步。我們只能慶幸有默克爾這樣操守的人,也許她作為歐洲最大國家的元首,能發揮一些良性的誘導作用。

網上流傳著默克爾訪華期間住的是普通的高級旅館套房,而不是總統級的豪華昂貴的套間,她的行為舉止也平易近人,不要別人侍候,自己動手切早餐麵包,掉在地上的麵包她撿起來放在自己的盤子裡。中國人看了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其實稱呼她鐵娘子是很不合適的,她強而不鋼,柔而不弱,既沒有前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咄咄逼人,也沒有那種當擺設的貴族氣質。默克爾當了總理也不去住那總理府,還是住自己的公寓房,苦了警衛人員的執勤。教授丈夫從不招搖,當了第一先生之後,也不大肯跟妻子一塊兒露面,還是過著他一向的進出入於大學和研究所的學者生活。他們沒有孩子,默克爾的年薪是24萬歐元,合美元30萬,這樣日夜操勞的工作,薪水實在不算高。怎麼樣的人民,就有怎麼樣的政府,以前中國人的「好總理」是周恩來,一位八面玲瓏,對老毛言聽計從的看門狗,但願有一天,中國人也能有自己的默克爾,那時候,民風也許會純淨到路不拾遺的境界呢。
本文留言

作者廖天琪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