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令拆除上訪村人權組織叫停


北京上訪村一上訪者

致力於保護全球人權的人權觀察說,北京市政府在8月底發出拆毀豐臺區上訪村的通知,將近4000名上訪民眾可能因此被迫遷離。有分析指出,雖然信訪制度的成效原本就不大,但此舉影響訪民的權益,也無助於中國在奧運前積極塑造形象的努力。

上個月在北京奧運一年倒計時的當天,一位老訪民在北京豐臺區火車南站附近的「上訪村」抱怨警察和保安封鎖上訪村,讓他不知道該往那裡去。

人權觀察組織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在8月底發出通知,所有上訪村的人必須在9月19號中午之前離開。官方的通知並沒有提到可能的補償措施或者如何協助重新安置訪民。人權觀察呼籲北京政府立刻停止這個做法。人權觀察說,上訪村居住著將近4000個訪民,他們從中國各地到首都北京,希望向中共政府反映地方政府的貪腐以及所受的迫害。

*戴維斯:訪民覺得權利被剝奪*

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法律的麥克.戴維斯表示,中國不是民主國家,也沒有自由媒體,法治體系並不完善,因此還存在著「上訪」這種古老的民眾訴求方式。儘管中共政府不見得聽取訪民的聲音,而信訪制度也不見得有效,拆掉上訪村會讓訪民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剝奪,畢竟擁有一點權益總比沒有要來得好。

戴維斯說:「拆掉上訪村會影響上訪民眾的權益,雖然這種信訪形式對他們的保護本來就不多,但失去僅有的一點小權利,留給他們的是更少的保障。此外,很少有人由於上訪而解決問題,所以目前還很難斷定,拆掉上訪村對訪民的實際影響到底有多大。」

戴維斯還說,中國在奧運前清潔市容,塑造良好形象,但拆除上訪村對這個努力反而有負面影響。

由於征地糾紛近幾年來不斷上訪的陳恩娟表示,一般訪民連續幾年上訪,生活都很困難,到北京上訪根本住不起旅館,於是在上訪村落腳,如果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可能只好露宿街頭,這對於治安以及首都的形象反而不利。她說:「如果北京政府能夠出資造一個相對比較簡單、但可以居住、租金便宜的地方,那還是可以的,如果拆掉不建的話,對訪民會有很大影響。」

根據今年1月1號開始實施的北京市信訪條例第58條的規定,信訪人不得在非信訪接待場所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請求。陳恩娟認為,拆除上訪村會阻礙上訪者透過適當渠道信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