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加強商品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

上個月,中國輸往美國的養殖漁業產品,被檢驗出危害人體的化學物質。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為了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已經宣布將禁止進口中國人工養殖的鯰魚、鰻魚等五種水產品。

近來中國出口的產品不斷傳出安全問題,已經引起國際市場的高度關注。事實上,在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禁止中國漁產品進口之前,中國生產的寵物食品、牙膏、玩具、化妝品、藥品與爆竹都已經被美國列入不安全商品的名單。稍早之前,中國製造的汽車輪胎更涉及嚴重的交通事故,美國相關單位已要求在市場上召回45萬個中國製造的汽車輪胎。

 面對美國禁止中國漁產品進口的措施,中國方面指稱,美國最近針對中國產品的管制動作,只是美國與中國貿易摩擦問題的一環,認為美國只是想透過這些管制中國商品的動作,對中國施壓,以迫使中國在美中貿易失衡問題有所讓步。

然而,這樣的觀點似乎忽略問題的真相,因為對於中國商品與食品安全問題的關切,不只發生在美國,也出現在世界其他國家,包括中美洲、加拿大、歐洲與日本,都已開始對中國劣質商品問題做出反應,甚至宣布進口的管制。相關發展顯示,中國商品與食品安全問題,不只是美中之間的雙邊問題,而是國際市場與各國消費者普遍擔心的問題。

 中國劣質商品與食品不斷流入市面,已經讓各國的消費者對中國廠商的商業道德產生的質疑。中國生產的商品與食品,一再傳出品質與安全的問題,凸顯中國旺盛的出口經濟,背後隱藏著嚴重的誠信與管理問題。

 此外,導致中國商品安全問題持續惡化的原因,還包括中國的官僚體系管理能力低落,無法建立有效的商品監管機制。同時,中國的新聞媒體因為受到官方的箝制,也讓中國的商品與食品安全問題無法透明化,受到社會各界與消費者的有效監督。

 國際市場對於中國商品與食品品質的抱怨,倘若持續擴散,將會對中國的產業與商品的出口造成嚴重的衝擊。中國希望推動產品出口,就必須在國際經貿體系中扮演負責任的角色,因此必須正視消費者對於中國商品與食品品質的要求。

 中國食品與商品安全問題,涉及到對於中國大陸民眾與國外消費者權益與健康的保障,是個十分嚴肅的問題。中國政府應該重視商品與食品安全問題,打擊官商勾結,建立政府對產品生產的品管標準,並且落實檢驗程序,以便建立有效的商品品質監管機制。

 假如中國政府只想大事化小、偏袒中國廠商、掩蓋事實真相,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持續惡化。唯有正視中國商品與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找出改進之道,才能保障消費者的根本權益,否則中國的商品將會在國際市場上逐漸被淘汰。(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