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 頭、發、面

頭、發、面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臟腑,腦等組織有密切的關係。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對頭,發、面的保養,並把它作為健康長壽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頭
頭位最高,腦居其中,腦為元神之府:故應當常護之。古人提出了以下護頭的原則和方法:
1、頭不宜過暖
祖國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陽氣十分旺盛。養生家提出,頭部不宜過暖,是為了保持頭部陰陽之氣的平衡,促進腦的健康。「冬宜凍腦。」、「臥不復首」、「陽氣至頭而極,寧少冷,勿過熱。」
現代生理學研究認為,頭部血流旺盛,每二十六秒鐘血液要從頭部循環一週,所以隆冬、初春除了耳朵要保護好外,頭不宜過暖。
2、頭宜避風
頭部因其位最高,而容易感受風邪,所以睡覺或平時都要注意保護頭部,防止風邪侵入。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總,尤不可·風處臥,宜密防小隙微孔以傷其腦戶。」亦說; 「窗隙門隙之風,其來甚微,然逼於隙而出,另有一種冷氣,·分外尖利,譬之暗箭焉,中人於不及備,‘則所傷更甚。」可見睡覺不可臥於風處,特別不能臥於小隙之風處,以免腦部傷風。這一點對於年老體弱之人尤為重要。此外,在新沐之後,頭皮腠理開泄,汗孔開張之時,亦應注意避風。故「勿沐浴後而迎猛風。」
現代生理學認為,人體頭部的皮膚較之其他部位的要厚而緻密一些,血管及淋巴管極為豐富,其中含大量皮脂腺,汗腺和頭髮。頭部常外露,毛孔也較大。因此,當人們大量運動或洗澡洗頭之後,頭部很容易出汗而使熱量蒸發,在熱量蒸發的同時,由於空氣對流,風寒極易乘機侵入人體。現代醫學也證實,侵入的風寒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內的毛細血管並使之收縮,纖毛運動減弱,空氣中所含較大粉塵顆粒易進入呼吸道,潛伏在鼻咽部的病毒,細菌也乘機活躍起來,並大量繁殖,從而使人容易得感冒或患其他疾病。
以上資料說明古人所提出的護頭原則是正確的。頭部陽氣旺盛;血循豐富,所以必須加強頭部的保養,調和陰陽,鍛練頭部的肌膚,增強抗邪防病的能力。頭部不僅常露於外,而且毛孔較大,易於感受風寒,故又當注意防止風寒侵襲。

二、發
發生於頭,為血之餘,腦之華。腎藏精,其華在發,所以頭髮與肝,心,腎,腦等臟腑組織的關係密切,發的榮枯亦與人體的健康休戚相關。
1、發宜多梳
「順手摩發,如理櫛之狀,……於是頭血流散,風濕不生」。「夏三月,每日梳頭一、二百下,不得梳著頭皮,當在無風處梳之,自然去風明目矣。」可見古代養生家主張發宜多梳,並且認為在無風處梳之為好。至於梳頭的方法,或用梳子,或用手摩發代梳均可,都能起到流通氣血,散行風濕,去風明目,榮發固發的作用。

從現代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常梳頭髮能夠改善頭皮的血液循下,促進頭髮的生長,還可以使頭髮蓬鬆,空氣流通,有利於頭皮的呼吸和營養。近年有人指出,經常梳頭有幾大好處:首先,能疏通血脈,使氣血流暢,從而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其次,能使頭髮得到滋養,髮根牢固,防止脫髮和早生華髮。堅持常梳,還有利於白髮返黑,推遲衰老。第三,能夠明目緩解頭痛,預防感冒。第四,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第五,腦力勞動之後,梳一梳頭,還能夠健腦提神,解除疲勞。

2、發不宣多洗
「養生家言發宜多櫛,不宜多洗。當風而沐,恐患頭風。」指出了發不宜多洗,更不能當鳳而洗,若當風而洗,易患頭痛、感冒等病。那麼,洗髮究竟以多長時間一次為好呢? 「除夏日以外,五日一沫。」若年老體弱者,沐發次數可相對減少。

現代科學認為,人的頭髮暴露在外,容易沾上灰塵,應當經常洗髮。但是,洗髮的次數要根據頭髮的不同類型來定。一般來說,乾性頭髮,即頭髮枯燥。無光澤者,宜10一15天洗一次;不油不燥的中性頭髮,宜7天洗一次;油性頭髮,、宜5天洗一次。春季空氣乾燥,頭髮的水分和油分很容易被蒸發,致使頭髮乾燥,還會產生靜電吸住灰塵,污染頭髮,影響皮脂分泌,頭屑增多而奇痒,洗髮的次數可適當增加,但也不可過勤。
洗頭過勤,對於頭髮的保養反而不利,因為皮脂每天順著頭髮分泌大量脂酸,除有潤發作用外,還有抑菌作用。洗髮過勤或用祛油膩強的鹼性肥皂洗頭,會把對頭髮有保護作用的皮脂洗去,同時鹼性肥皂會刺激頭皮上皮細胞,使其角化,產生頭屑,引起頭皮乾燥,發痒,縮短頭髮的正常壽命,加快頭髮的脫落和枯黃,嚴重的由於皮脂被洗去而易招致毛髮癬菌感染。
由此可見,發宜洗而不宜多洗,洗之以除去灰塵污垢,保持頭髮和頭皮清潔,促進頭皮的正常呼吸,加強頭髮的營養;洗不過勤則為了保護皮脂的滋發、抑菌作用,減少鹼性皂對頭皮的不良刺激,亦有助於頭髮和頭皮的健康。

三、面
面部是臟腑血氣上注之處,血液循環比較豐富。「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所以面部與臟腑經絡的關係非常密切。由於面露於外,又容易遭受邪氣的侵襲,進而影響臟腑氣血的功能,危害健康,因此歷代養生家比較重視面部的保養。
1、面宜常洗
「面為五臟之華,頻洗所以發揚之。」意思是說,面部是五臟精氣外榮的地方,頻洗臉能流通血氣,有促進五臟精氣外榮的作用。清代養生家曹庭棟還就洗臉的次數及水溫,水質提出了具體意見,認為: 「晨起先洗面,飯後,午後,黃昏後俱當習以為常」, 「洗面水不嫌過熱,熱則能行血氣,冷則氣滯,令人面無光澤」,水質則以「去垢而不乏精氣」為佳。
 
現代的觀點,基本上與古人的看法一致,只是在「洗面水不嫌過熱」和洗冷水臉上有不同。現代認為,究竟用溫水洗臉好,還是用冷水洗臉好,要根據需要而定。溫水溶解皮脂,易使皮膚清潔,對油性皮膚較為適宜。但不宜用過熱的水,因為用過熱的水洗臉會使皮膚變得鬆弛,產生皺紋。冷水洗臉能使面部血管收縮,汗管口和毛孔閉合,一年四季堅持冷水洗臉,能增強皮膚耐寒力,預防感冒,防止氣管炎,鼻炎等病的發生。冷水洗臉一般可以從夏天開始,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一直到冬春。如在堅持冷水洗臉的同時,結合浸面,則對保持面容潔嫩,減緩面部皺紋的出現,以及預防感冒等均有良好的效果。若交替用溫水和冷水洗臉,可活躍皮膚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營養皮膚的作用。

現代生理學還認為,人的臉上有一層乳化膜,洗臉作用是適時地除去陳舊的乳化膜,促進皮膚形成新的乳化膜,通過這種「吐故納新」,保持腺體分泌通暢。洗臉過頻,特別是用熱水加鹼性肥皂著力搓,擦,會使乳化膜難以形成,容易造成臉皮干皺、發紅、作痒,甚至於裂、脫屑等。洗臉過疏,則皮脂淤積、濃縮、凝固,粉刺棒狀桿菌增殖,毛囊壁剝脫的角化表皮細胞及其灰渣塵粒積存,若污垢滿面,還會阻塞皮脂腺的分泌。
洗臉的次數,早,中,晚要各洗一次,至少一天洗二次,早晚各一次。這樣既能充分發揮乳化膜的生理作用,又可及時除去陳舊的皮脂等污垢物,保持面部皮膚的潤潔與光澤。清晨起床後洗——次臉,能振奮精神,·晚上睡前洗臉,有助於更好的睡眠,能使毛孔處於透氣疏暢的良好狀態。人體皮膚細胞每二十四小時分裂一次,分裂的高峰是晚上十點至凌晨兩點,所以臨睡前的一次洗臉尤為重要。
 
2、面宜多擦
歷代養生家特別強調面宜多擦。古人是將擦面作為延壽之法來提倡的。 擦面的方法,次數及作用,前人亦有較詳細的論述。南朝醫藥學家陶弘景說: 「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澤。」藥王孫思邈亦說, 「摩掌令熱以摩面,從上向下二七過,去皯(g6n桿,面氣枯焦黝黑)氣,令人面有光,又令人勝風寒時氣,寒熱頭痛,百病皆除。」可見,古代擦面的方法,是先將兩手搓熱,然後用兩手掌從上向下摩擦面部皮膚,務使處處週到。擦面的次數,以較頻為好,每次擦面十四遍左右,以擦至面部紅潤微熱為度。頻擦面,則能夠流通血氣,榮華面色,防治頭面疾病。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