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養我的土地已經讓我很陌生了

闊別十多年終於有機會回國了一趟。過去總是通過文字,圖片和別人的嘴瞭解國內的事情和變化,這次可以親眼看一看那些變化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嘛。

  在北京機場一下飛機給我的第一個變化是過境入關的變化。回想起十多年前的幾次回國,入關就真如同「過關」一樣。那時中國海關查檢歸國人員攜帶家用電器就如同在查檢毒品一樣。我第一次從北京入關,就因為多帶回了一臺錄像機,而惹下了麻煩。在一兩年後我第二次回國由上海入境,這次又遇到了新花樣 – 要抽血化驗後才能入境 – 說是要檢查「愛滋病」 - 但這項「服務」只提供給要入境的國人,而且是項「優惠」的收費「服務」。不過,這項「優惠服務」在眾多海外留學生和出國人員的怨聲中,不久就被廢除了。第三次,我帶了個手提電腦回國,麻煩就更大了。時隔十多年後,這次回國在海關感覺查得松多了,什麼都沒查就過去了。真有點與國際接軌的味道。

  不過好景不長,一接觸網際網路便發現還是「內外有別」!以前只是耳聞這回可親身體驗了一下。這次在國內的不同城市,住了近六七家旅館,幾乎家家提供寬頻上網服務。剛到國內住的是家五星級旅館,按照房間裡寬頻上網的說明連接和設定好電腦,想先接通公司的網站,再進入自己的信箱。可是公司的網站卻連接上不去。再試了兩次還是不行,只好把旅館管網路的人叫了來。在檢查完我的連接和設定之後,他選了個國內的網站-「新浪」 ,鍵盤一敲馬上就顯示在屏幕上了,看來網路的一般工作是沒問題的了。當問及我所要去的網站為什麼訪問不了時,他說你得耐心多試幾次。這時我才恍然大悟,現在我是在「牆」內了!按照他所講的耐著性子一次次地試,總算連接上去了。生活在「牆」 內的感覺卻是大不一樣,如同過去從網路上得知的那樣,「cn」 這兩個字母就像個陰影一樣,總是跟隨著Google的後面。因為我有個信箱在「Yahoo.com」 ,要去查我的郵件一連接,發現速度慢得出奇;然而去「Yahoo.com.cn」速度就正常。我用這個信箱訂閱了香港[明報>的即時新聞,打開從 [明報>發來的郵件, 新聞的標題度可以讀到, 但當我點擊標題想讀具體內容時卻不行了, 無法打開和閱讀新聞的內容。看來即使是在「一國」 ,而「兩制」 也是一樣要封鎖的。對比在海關所遇到的寬鬆,我在網際網路上的經歷便是截然兩樣了。不過,靜下一想就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了。如今中國可謂是全世界的「加工廠」 了,十多年前在家用電氣方面,國內外的差距目前基本上沒有了,沒有必要去查,去截這些東西了。然而,現在國內最缺少的是自由的聲音和真實的信息,從外面最容易和最有效率把這些傳進去的途徑就數網際網路了。

  這次回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我返回美國後,被人問到的一個最普遍的問題是對國內尤其是對我出生地北京,所看到的變化有何感想。每當我遇到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往往只是以:「變化太大了,我都很難找到家了」一句簡單地應付過去;然而,我心裏明白這是很難以一句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就連一位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十多年的美國企業家問起相同的問題時,我也只是簡單地回答道:有些變化是好的,而有些變化我並不覺得好。面對著在北京到處是新建的高樓和滿大街奔跑的外國牌子的小汽車,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傷楚。雖說十多年前北京已開始是到處是這樣,而現在只是更變本加厲了!北京本是一座文化古城呀!如果說在一片荒地上建設起一個現代式的城市-像深圳那樣還可值得稱道;但把一座好端端的文明古城毀成這樣,真可謂是忘記了祖宗。我十分懷念我孩童時代的北京四合院。我出生在北京的一所四合院裡,那青磚青瓦和紅漆門窗紅漆柱樑的大屋頂房子,住在裡面冬暖夏涼。記得院子裡有三顆大榆樹,每顆都有一人摟不過來的粗。這次回到北京有人說那一帶還部分保留著,也有人說都被拆光了。我始終沒能抽出時間去看一下。像這樣的傳統建築,在北京已不知被拆掉了有多少,一座歷史悠久的文雅古都已面貌全非一去不復返了。這是能用任何先進的科學技術能把她再變回來嗎?

  在幾個星期後當我乘飛機離開時,我從玄窗望出去,隨著飛機的持續升高那片黃色的,被灰色的煙霧層層籠罩的大地,漸漸離我遠去;地面上本來就模糊不清的景象,最後終於變得完全看不見了。回想這幾個星期來的所見所遇,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已經讓我很陌生了。難道這僅僅是由時間和距離而引起的嗎?
本文留言

作者彼岸的風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