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年齡稱謂



年齡稱謂趣談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杓之年      15∼20歲——舞像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以上稱謂,皆出於《王制》。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一百歲。
  
以上稱謂,出於《莊子》。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此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鐘」、「潦倒之年」的。《廣韻》:「龍鐘,竹也,老者如竹枝搖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顛倒阻滯,如人之遭際 ,故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