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政府草擬新法規禁止網民匿名留言

廈門市政府已經草擬新的網際網路法規,禁止網民匿名留言,在網上討論需要以身份證上真名具名。網民對新法規表示強烈不滿,不排除會再次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

廈門市《海峽導報》週三報導,市政府已經在上月中,草擬了《廈門市有害信息及不良信息管理及處置辦法》,新辦法提出禁止匿名發言功能,以及要求網站設置支持政府的網路評論員進駐。有關措施,將適用於主機設於廈門,以及向廈門市政府申請網路內容供應商牌照的網站。

在週四,廣州《南方都市報》引述廈門市工商局官員的言論,指廈門有意成為全中國第一個城市,要求網民在討論區,用身份證上的真名發言。這名官員又指,相關法律將會在近期實施,但否認與廈門市上月初,反對二甲苯工廠大示威有關。

有關消息令廈門的網民相當憤怒。其中一名廈門網民王先生,在週五接受本臺訪問時,批評有關措施荒唐,他指網民有可能因為捍衛言論自由,再度發起遊行:這個政策根本是荒唐的,主要不讓我們講說話,我們都非常憤慨,如果政府真的實行的話,我們不排除再發動一次遊行。

廈門抗議事件中的關鐽人物《南方都市報》記者連岳,因在他的具名博客中猛烈批評廈門市官員的過失,並取笑官員天天鬧笑話,時時搶鏡頭。他的言論受到不少網民的支持,亦掀起網民對相關政策的強烈不滿,因而觸發群眾大規模上街示威。

網路維權人士黃琦指,地方官員定出這種法規,顯示他們對言論開放的觀念完全不適應,最後成為笑話:這反映出,現在地方官員們,完全不適應老百姓可以有自己的聲音,最後他們不斷定出這類政策,變成了笑話,輸得很慘。現在信息科技發達,中央和國際媒體也不賣帳,這些政策最後都沒有用的。

在上月初,廈門市市民,因抗議當地政府,批准在廈門市郊七公里外的地區,興建由臺灣人投資的二甲苯工廠,他們透過手機簡訊、網際網路論壇,以及博客,發動了兩萬人遊行抗議,最終令有關計畫,在強烈反對聲浪下暫緩興建。廈門市政府雖然多次想拘捕遊行搞手,但直至現在,都沒有人承認是遊行的組織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