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軍備競賽再起

俄羅斯總統普汀在二00七年六月四日重新提起冷戰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俄羅斯有可能再度將飛彈指向歐洲的某一些國家。這是因為,俄羅斯對於美國計畫將其反飛彈系統佈署在一些前社會主義國家例如捷克、波蘭、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感到強烈的不滿,因此在世界八大工業國在德國舉行會議的前夕,向美國喊話以表達其對美國軍力在歐洲之擴張的不滿。而美國則認為基於其反恐戰爭與捍衛民主國家的價值,必須在歐洲做這樣的軍事佈署。事實上,冷戰已經悄悄在二十一世紀初又回到國際關係的舞台上。

從二00五年開始,全世界的軍事預算已經再度突破一兆美元的大關,這是冷戰東西對抗最激烈時候之軍事預算的最大花費,而在二00六年更超越一兆二千億美元之譜,相當於地球上每一位居民花費一百八十四美元在軍事預算的層面,大約等於全世界國民生產總毛額的2.5%。其實,過去十年以來,軍事的花費已經大量成長了37%之多,尤其是美國、中國、俄羅斯與印度這幾個大國。更甚的是,像中國與俄羅斯都隱藏其軍事花費的成長,因此,這兩個國家的軍事預算也被低估達50%以上。有錢國家的軍事花費尤其驚人,二00五年有大約七千億美元的軍事花費是來自八大工業國,而在同一年,全世界花費在援助發展上面的金錢只有一千億美元。聯合國每一年花費四到五十億美元在大約十五個維持和平部隊的費用,卻大約等於美國一個月花費在反恐戰爭上的費用。此外,世界三個主要強權美國、俄羅斯與中國為了不同的戰略目標,不斷增加其軍事花費,也助長了全球的再度軍事化。

美國為了反恐戰爭,對抗所謂『流氓國家』,並且遏止大量毀滅性武器的擴散,因此,不斷在軍事武器上增加花費。俄羅斯則為了蘇聯解體之後的國土安全,因此想要找回其在東歐與中亞的影響力,並且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擴張,所以不斷花費在軍事武器的現代化上面。而中國,為了擺脫過去數十年的落後,積極增強軍備以尋求保護其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安全道路,甚至不惜放任屠殺(例如中國為了石油的蘇丹政策,遭到世界各國的譴責,卻無動於衷),此外還針對突破臺灣的國防安全進行軍事現代化的佈署。

在冷戰結束,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很多人本來以為世界大戰的夢魘已經遠去,然而,恐怖主義的興起,沒落強權的不安全感,新興強權的霸道再加上能源短缺、地球暖化的問題,世界的紛爭與衝突似乎並沒有減少,反而愈來愈激烈。臺灣與亞洲地區從世界的次中心,變成世界衝突的中心,臺灣的人民似乎仍然未調適過來。而如何在列強之間遊走,不被列強的國家利益所犧牲,似乎不是一件容易學習的課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