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色:不怕沒有鐵飯碗,就怕沒有同等機會

離開校園的時間越來越迫近了。對於即將從中國各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關頭已經降臨。如何將學識、本事與理想、事業相結合,在充滿風險的社會找到安身立命之地?是每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題。曾幾何時,比如多年前的我,雖然也有過這樣的時刻,但畢竟面臨的是選擇什麼樣的一個鐵飯碗的問題,與今天的大學畢業生截然不同。

只要成為大學生就能得到一個鐵飯碗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從2006年起,西藏自治區開始實行專科畢業生不再計畫分配;2007年,則是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畢業生不再計畫分配。而同樣舉措的改革,早在2000年左右,其他如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藏地,已同中國各地一樣實行。

西藏自治區的這項改革,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告別大學畢業生計畫分配的省份」。儘管乃大勢所趨,但在西藏各階層反響強烈。去年十月有幾百名從內地畢業的藏人大學生在拉薩遊行示威,起因在於錄用公務員的考試後,被錄取的藏人考生寥寥無幾,多數是來自內地的漢人考生。其中是否存在民族歧視還是另有「黑箱作業」,還是公平競爭所致?我所瞭解的一個事實是,西藏大學藏學系藏語文專業2002年招收的幾十名漢人學生,原是為了培養懂藏語的基層幹部,畢業後會分配到西藏鄉級單位,但去年畢業時非但沒有全都去當鄉幹部,反而全都分配到自治區級單位和地區級單位。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在西藏盛行的「潛規則」。

原本對這項改革,一些有遠見的藏人知識份子為之叫好,認為許多年來,許多有理想、有才華、有熱情的藏人青年,在進入旱澇保收的體制之後,由於受制於諸多客觀因素生怕丟失鐵飯碗,而變得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甚至同流合污,實際上是對一個民族生命力的戕害,因此不包分配、不吃皇糧而自謀職業、自己創業,將有助於改變目前西藏社會的畸形現狀。當然,如果真的切實貫徹當局推行的雙向選擇,即「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取」;同時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將就業機會有意識地傾向本土畢業生,而不是為又一輪的內地移民提供方便,那麼這項就業制度的改革無疑值得認可。

所以有藏人在網上對此尖銳批評:「它意味著你必須漢化到比漢人還要優異的前提下,才能以犧牲民族尊嚴、犧牲民族文化為代價,在歧視中得到當初應允的職業;意味著你不能再享受父輩在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範疇中的就業優先權,甚至沒有同等的就業機會——機會分配者都是漢人或出賣民族利益者,你的機會甚至不如不斷湧入的吸著氧氣的垃圾移民。同時,由於高度的封閉統治,所有的資源都被官僚掌握,完全是官僚經濟、腐敗經濟,沒有公平的市場環境、市場機會,基本禁絕了外資,嚴格控制了各類社團和法人組織數量,那麼到哪裡去就業?(顯然)與內地沒有可比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